□本报记者 李莹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 记者从区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区视力残疾的持证人数464人,其中最严重的一级视力残疾人数197人,二、三、四级分别为37、31和199人。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世界不再明亮,遗传、疾病还是外伤?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0月14日,记者来到视力残疾人士李明(化名)的按摩店,李明缓缓将记者迎进店里。李明的眼睛从外观上看乌黑明亮,和记者印象中盲人的眼睛并不一样,但他却是一位持有残疾证的视力残疾人士。李明告诉记者,出生时自己和其他孩子并无不同,小时候视力也比较正常。“我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看不清东西,去检查发现视力降到了0.1。开始都没在意,以为是近视。”李明说,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的越来越厉害。
“后来视力基本处在两年大幅下降一次的状况了。”李明告诉记者,因为眼睛的问题,自己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后来因为实在看不清东西,看书都要贴在脸上,就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视力已经基本降到最低了,没办法就退学了。”李明退学后,一直奔波于济南、上海、北京的各大医院做检查,最后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和黄斑变性,视力残疾几近致盲。
与李明不同的是,梁坤(化名)是一位因外伤影响视力残疾人士。“之前我的视力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前年的一场车祸伤到了眼睛,从那以后就看不清东西了。”梁坤说,车祸后只有微弱的视力,自己曾一蹶不振。后来他加入了区盲人协会,认识了许多和他一样因外伤致盲的盲人朋友。“我现在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虽然视力受损,但好在能感光,生活也能自理,我就应该知足。”梁坤说。
区医院眼科门诊主任李玮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优生优育政策的推进落实,新生盲儿数量和比例已经极低,目前致盲的先天原因是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有很多孩子出生时的视力是正常的,由于隐性基因的作用,其视力缺陷会在生长发育中逐渐显现,如果得不到重视或以为是近视,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李玮说。
据了解,目前导致视力残疾主要后天因素是疾病和外伤。“像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角膜病和青光眼等,都是易致盲的眼部疾病。现在白内障患者在我国盲人中约占50%,已成为致盲的首要原因。”李玮说,在初患白内障时可以用药物治疗,使其停止或减缓晶状体混浊的发展。一旦晶状体混浊而明显影响生活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或提高白内障盲人的视力。“和白内障一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也是可以通过及时发现和合理控制使得视力得以保存。”李玮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度近视的患者,就要到眼科看一看眼底,正常人也应该坚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致盲的因素多种多样,视力一旦受损就难以恢复。一些眼部致盲疾病正在向年轻化发展,对视力造成严重威胁。区医院眼科门诊主任李玮表示,预防眼部疾病要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