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瑞先,青岛大沽河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岛鑫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哥庄镇河荣二村村主任。作为一名“农业创客”,他充分利用河荣二村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经过3年试种,摸索经验技巧,终于将消失了30多年的沽河大米再次种植成功并推向市场。
沽河大米喜获丰收
11月20日,记者在沽河大米主产区河荣二村看到,稻田内一片金黄,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垂下来,多台收购机在稻田内来回穿梭,不长时间收割的稻谷就已经满仓,被用管道输送到一辆大货车上,随后被送往烘干车间。据毛瑞先介绍,在很早以前,河荣二村四周紧邻大沽河,地下水域丰富,不适合种植小麦这种需水少的农作物,于是村民便开始种植水稻。由于这里是黑壤且偏碱性,日照长且温差大,种植出的大米和其它地方相比更加香甜可口。后来随着大沽河水量减少,土地分产到户以后,引水灌溉种植成本增加和大米产量较低情况下,村民们渐渐放弃了种植水稻,改种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
“这么好的沽河大米消失了实在可惜,我决定试试看,说不定能恢复呢。”毛瑞先说,从5年前开始,他多次请市农业局专家一起探索、研究,鉴于沽河大米品种早在多年前就已绝迹,便从东北引进了阳光600、香粳和晚粳9707等3个优质品种,他们经过三年的试验种植,慢慢掌握了种植技巧,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大到400余亩。今年前期雨水少,不少农田出现旱情,因他们的稻田紧邻大沽河,水源充足,每隔十天左右灌溉一次,加上田间管理得当,种植的水稻依然喜获丰收。
亩产千斤收入可观
“我们种植的沽河大米,因光照时间长,纯绿色口感好,目前在市场上每斤的销售价格是25元。”毛瑞先说,为保证大米的质量,他们从种植到收获,采用人工除草,大米不使用农药杀虫,而是使用物理方式的太阳能杀虫,并用优质的豆粕做肥料,长出的大米绿色无污染。沽河大米生长期约为218天,比其它地方的大米多生长两个月,因光照时间长,种出的大米口感香甜,营养丰富。
“沽河大米的效益很可观,虽然人工有点贵,但除去其它各项费用纯收入能达上万元。”毛瑞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沽河大米的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每斤的市场销售价格为25元,毛收入达到了25000元,除去流转土地费用、种子、肥料、灌溉和人工等费用,每亩的收益超过万元没问题。
抱团发展开拓市场
“随着大沽河治理工作的推进,大沽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农田水利工程日益完善,这让沽河沿岸村民种植水稻的热情高涨起来,沽河大米的确有着可观的经济收入,周边不少农户也看好了种植沽河大米的效益和前景,打算跟我一起干。”毛瑞先认为,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
于是,2011年,他成立了青岛大沽河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合作社成员110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管理,带动当地水稻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农业创客”,毛瑞先深知品牌和商标的重要性。2013年,他注册了“沽河珍珠”牌商标,进一步提高了合作社的知名度,增强了沽河大米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功销往北京、广州、上海、济南等大城市。他表示,合作社将依托大沽河香稻产业园区特色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并以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以水稻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陈凯)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