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太阳、打扑克、唠家常、看电视曾经是冬季莱芜农家生活的写照。如今的农闲时节,济南日报记者在莱芜市钢城区施家峪村却看到另外一番情景:锦润农场大棚内,工人们正忙活着刨黄芪、为葡萄“穿衣盖被”、为火龙果“搭扶杆”,你来我往、你绑我刨的热闹自不待言。莱芜锦润农场是一处现代生态旅游示范点,也是一座多功能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刚刚获评莱芜市首批三星级“田园综合体”。
打造百果园勾勒生态休闲胜地
驱车沿G2高速公路自北往南驶过寨子大桥,穿过一段沥青路,醒目的“锦润农场”大字便映入眼帘。该农场依山傍水、环境悠然,占地350余亩,不仅种植有当地的苹果、樱桃、蜜桃、石榴、核桃,还有新引进的火龙果、葡萄、油杏,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各种果树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景致。“除了农场精美可赏,体验乡土风情、特色采摘也是一种生活享受。”锦润农场总经理宋海说。
此处山水优势特别适宜果树生长,从露天到大棚、从本地品到舶来品,锦润农场打造成了“百果园”。宋海介绍,农场现有130亩水果采摘区,其中陆地采摘区90亩,有樱桃、葡萄、梨、苹果、石榴等,大棚采摘区有40亩,有火龙果、草莓、甜瓜等等,散养鸡场占地5亩,一座水库占地30亩,农场内部配备有卫生间2处、停车场2处。
转型务农改为“看电脑种地”
兴办农场之前,宋海一直在临沂做建筑行业。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建筑行业越来越难,看到生态农业项目前景广阔,宋海抓住土地流转的机遇,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和热情,开始了新的创业。如今,锦润农场已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的水肥一体节水灌溉系统和可视物联网系统。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管、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真正做到了“看电脑种地”,其中水肥一体化除了能节约水资源,配合土壤检测仪器,在植物需求方面也达到了精准施肥,维护了生态环境,也实现节能减排。
“要富一起富”规模发展依靠群众
“通过科学管理,农场摆脱了‘看着天种地\’的传统种植模式,但是要实现创收富裕,除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外,还得依靠群众的力量。”宋海向记者介绍,截止目前,锦润农场固定员工20人,全部为本地村民,其中专业管理人员6人,分别负责果树、棚区、畜牧、营销的管理,服务人员6人。该农场坚持“绿色种植,服务大众”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观光、休闲、采摘等项目,以服务促进消费,以质量提升品质,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对于发展愿景,宋海指着一座初见雏形的餐厅说,这座2000平方的生态餐厅很快就可以实现竣工。另外,4亩的桂花园、5亩的红枫基地以及蓝孔雀繁育基地和绿荫大道也都在按照规划正在进行实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生态农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的发展中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宋海说:“我们的梦想不只是让农场仅仅停留在观赏、采摘等表象繁荣阶段,而是要成为广大游客的观光休闲驻点,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财源地,成为‘小而精\’的特色游乐园。”(本报记者 曹术明 通讯员 冯建华)
新闻推荐
近日,济南艺术学校2015级曲艺班的学生家长,将两面绣有“一流名校、精心教导,良师益友、教导有方”和“教学精湛、严格执教,良师益友、尽心尽职”字样的锦旗,冒雨送到了学校,以此感谢学校在学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