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艺术学校2015级曲艺班的学生家长,将两面绣有“一流名校、精心教导,良师益友、教导有方”和“教学精湛、严格执教,良师益友、尽心尽职”字样的锦旗,冒雨送到了学校,以此感谢学校在学生德育方面创新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良教育环境,同时感谢以班主
任张合成为代表的所有艺校教
师对学生用心用情的智慧
教育。
倾心教育换取学生坦诚与尊重
学生家长之所以如此用心,是因为在锦旗背后,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据了解,这位学生是今年9月份刚来艺校的新生,因为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所以在受到祖辈悉心照顾和万般宠爱的同时,却也因为缺少了父母的管束而个性顽劣,自由懒散的性格也让以前管理的老师绞尽脑汁。来到济南艺术学校后,依然是我行我素,张合成作为他的班主任却没有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用点滴的爱来感染这个“冥顽不灵”的“硬茬”。
“浇花浇根,交人交心。作为他的班主任,他就是我不能放弃的学生。”张合成说,只要有机会他就和这位学生倾心交流,放大他的优点,鼓励他的进步,慢慢的他看班主任的眼神不再带有敌意,言语间多了一份尊重与坦诚。
一个多月以前,该学生八十多岁的奶奶因病住院,因为他从小跟奶奶感情很好,张合成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便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带他来到医院,当他看到最依赖的奶奶躺在病床上,早已泣不成声。回学校的路上,张合成和他谈了很多,小到日常行为习惯,大到人生梦想。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该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彻底的改变,没有了迟到早退,代替的是认真上课专心听讲,对老师和同学都是彬彬有礼。“老班,其实我奶奶也是咱们学校的学生,那时候还叫正谊中学,奶奶以前就给我说过,好学校就有好精神,让我也要好好学习,以前我不懂事,现在我明白了,所以我要和你做个男子汉的约定,这三年,我要成为家人和学校的骄傲。”
精心耕耘将学生闪光点转化为成功点
作为带班整整十年的班主任,张合成积累了不少管理学生的经验。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接触照顾学生,让这届学生更适应住校的寄宿生活,也让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实现自我突破,他选择了在学校附近租房子。
在班级管理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张合成知道,严格的管理是保证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曲艺班的学生更是如此。三十多个学生个个“能量巨大”,如果开始养不成良好的习惯,那就不能保证今后的学习。所以他选择从抓“早晚两头”开始,每天早上六点他会准时在排练厅和班级同学一起练早功。“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提出表扬,迟到或思想松懈的学生要及时谈话沟通。”从开学初一直坚持到现在,在张合成的带领下,曲艺班的学生整体专业素养得到飞速、高效的提升。
“刚性要求会让学生疏远你,用爱包裹的严格管理才会让学生接纳你。”据了解,曲艺班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外地,全班33名同学除1人外全是住校生,其中大部分同学因为离家远只能选择在放寒暑假时才能回家。为缓解同学的想家情绪,张合成老师在周末经常把学生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一顿热乎乎的家常饭,陪他们畅谈理想、规划未来。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张合成从细节抓起,以习惯养成为抓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学生专业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需求,把工作做到了学生心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亲人般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也在用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断给老师们带来惊喜和安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张合成和曲艺班每位教师都善于用欣赏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习生活中把学生的闪光点转化为上进点,使之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的成功点,正是基于这样朴素的教育理念,济南艺术学校的班主任和老师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和行动,执著地耕耘在学校教育的沃土上。
(本报记者梁菲菲通讯员于奎)
新闻推荐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如何开发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已成为现今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济南建设设备安装有...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