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同英2015年度胶州市道德模范人员名单经过层层推荐、实地考察、审查把关后已经确定,现面向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予以监督。如有事迹更为突出者,可继续推荐。公示时间:2016年1月25日—1月27日,监督电话:82288806,82288160。
胶州市“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月25日
一、助人为乐
1、唐清玉,男,中共党员,蒲公英公益平台胶州站站长,铺集镇铺上四村人。他并不富有,但他却有一份乐于助人的情怀,组建蒲公英公益平台胶州站,队伍发展到500多人,组织参与公益活动237次,救助困难群众800多人次。2011年5月,一个偶然机会唐清玉加入了青岛蒲公英志愿者团队,参加几次活动后,因为距离较远不方便,让他萌生了建立蒲公英胶州站的想法。当年12月,蒲公英公益平台胶州站正式组建,第一次活动,唐清玉带领几名志愿者开展了为空巢老人送温暖活动,为9个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物资以及帮扶资金。从那以后,蒲公英公益平台胶州站在唐清玉的带领下队伍逐渐壮大,志愿者人数已经发展到500多人。最初团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参与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张雪的捐助活动,救助白血病小男孩张奕康的义演义卖等大大小小百余次公益活动。近年来,唐清玉带领团队又开始关注环保公益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绿源梦想在路上”公益圆梦、环保绘画、环保健步行、关爱环卫工人送清凉等公益活动。作为站长,唐清玉每次都是开着自己的面包车穿梭在胶州的大街小巷,常常一个活动就耗费一天。几年间,唐清玉在时间、金钱、精力上的付出无从统计。但是,唐清玉家庭本身并不宽裕,至今租住在粗装修的阁楼里,妻子身体不好,没有收入,上有80多岁的父亲,下有一双女儿,全靠自己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维持一家老少的生计,但他却有一份助人为乐的情怀,他经常说,每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如果不去帮,心里就会不安稳。
2、郭亮,男,中共党员,胶州市建设局环卫处保洁队队长。2015年11月24日,郭亮在山东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一名7岁白血病男孩送去了生活的希望,12月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10多年来,郭亮累计献血48800毫升,2011年6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5年10月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通知,郭亮与一位7岁的白血病男孩配型初步成功。可是,他的妻子知道后,并不同意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怕留下什么后遗症。郭亮却说,这种事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就不能见死不救。他天天拉着妻子上网查阅相关报道,给妻子讲述相关知识,最终得到了妻子的同意。11月19日上午,郭亮乘动车赶赴济南做捐献前的准备。医生每天两次为郭亮打动员剂,都是用普通的小针注射到他的胳膊上,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轻微不适,但在郭亮的坚持要求下,动员剂按照原方案注射,因为早一些捐献成功,孩子得救的希望就多一些。因为前期准备工作良好,24日整个捐献过程非常顺利,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全太代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郭亮颁发了证书。但郭亮也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其实放在谁身上也不会见死不救的,自己今后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也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拯救更多的人”。
3、井伟,男,中共党员,胶州市胶北卫生院内科医师。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13个年头,4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井伟平时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年患者,面对老人们反复不断的询问,他总是认真倾听,详细解答,帮助老人们正确看待自身病况,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与老人们多年的接触中,他深刻感受到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单与生活上的不便。怀着这样一份特殊的感情,2011年4月,井伟报名加入胶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大队,成为一名志愿者。4年来,井伟利用休班时间参加过的各种志愿活动百余次。2013年3月,《青岛日报》举办“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动,作为一名踊跃的参与者,井伟先后20多次利用假日休息时间参与活动,和志愿者们走遍了胶州市的大小敬老院,许多空巢老人的家中也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身影。在胶西、里岔、胶莱等地的敬老院及空巢老人的家中,他耐心听老人讲以前的经历,陪老人聊现在的生活,和老人一起下棋,从老人们的笑容里,他感到了爱心陪伴的快乐与满足。2015年2月,井伟被评为青岛市“爱心陪伴之星”十佳个人。
4、张道森,男,里岔镇小草泊村村民。20年如一日,他倾情照顾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46岁的张道森是里岔镇小草泊村村民,年幼时,由于家里有6口人,粮食根本不够吃,邻居安秀芹就把自家的粮食拿一些给张道森家里,在安秀芹的接济下,张道森一家熬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后来日子好了,但张道森的父亲始终不曾忘记安秀芹对自家的这份恩情。1995年,张道森的父亲患上了重病,弥留之际,他再三嘱咐张道森要照顾好安秀芹。其实在内心深处,张道森早已把安秀芹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每年临近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忙年,张道森总是会提前备好各种年货,为的是腾出足够时间照顾老人。安秀芹家附近没有自来水,老人要用水的时候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打水。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张道森专门请人帮安秀芹拉上了自来水。2008年,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的安秀芹,一不小心掉到了沟里,伤到了头部和膝盖。张道森知道后很心疼,领着她去缝了针,打了石膏。这之后的半年时间,安秀芹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张道森和爱人就在床前轮流照顾老人,还变着法的为老人准备可口的饭菜,老人想吃什么,张道森二话不说就去买,哪怕端屎端尿,也不在话下。随着安秀芹老人年事已高,双腿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为了给老人看病,这些年,夫妻俩带着老人去了不少医院,还为她垫上了全部医疗费。谈及安秀芹老人今后的生活,张道森表示:“以后不管怎样,俺都会一直照顾秀芹婶。”
二、见义勇为
3、张国星,男,中共党员,胶莱镇田成屯村村民;郭立会,男,中共党员,胶莱镇郭家庄村村民。一中年妇女不慎落入水中,两人先后跳入水中,成功将女子救上岸。2015年8月18日下午,家住胶莱镇孟家庄的姜女士到引黄济青河段附近农田干活,干完活后到河边洗脚,一脚踩空落入水中。很快,湍急的水流就将她冲出近百米远,不会游泳的姜女士在水中拼命挣扎,慢慢坠入水底。此时,引黄济青刘家荒管理所62岁的张国星和66岁的郭立会正好沿河巡查,发现后快步跑了过去,没脱衣服就跳入水中营救。在水中老张多次试图向姜女士靠近,但都被湍急水流一次次隔开,而他也差点被水流带走。看到老张体力不支,岸上老郭立即下水,两人配合靠近姜女士。在水中,过度恐惧让姜女士紧紧抱住两人胳膊不放,这给营救带来了难度,两人只好强行掰开姜女士双手,一人在后面推,一人在前面拽,最终将姜女士拖到了岸边。
2、叶明亮,男,李哥庄镇大窑村村民。一名10岁男孩不慎滑入河中,在这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的跳入2米多深的河中,将男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15年5月30日下午4点30分,一名叫佳佳的10岁男孩和小伙伴来到李哥庄镇前辛疃村村前的大沽河边玩耍,原本在岸边的浅水区嬉戏,不慎滑入深水中。此时,正在岸边钓鱼的叶明亮抬头一看,刚才明明两个男孩,怎么只剩下一个,叶明亮大声问另一名男孩的下落,男孩用手指着河中间,叶明亮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连衣服都没脱,急速向男童落水处奔去。他在水中艰难地向前游了一段,发现水中有个黄色的影子,便猛地扎进水中,拽住已经昏迷的男孩并向浅水区推。然而,因男孩被水草缠住双脚,给救援带来了难度。叶明亮用尽全力经过了几次猛推,终于将男孩推离了深水区并拖上岸。附近村民闻讯赶到,和他一起给孩子抢救,最终孩子脱离危险。
1、牛兆科、王臣诚,男,李哥庄镇周臣屯村村民。面对落水群众,牛兆科不顾个人生命危险,跳入湍急的河水,在王臣诚的帮助下,将姜先生一家三口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7月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8月入选“山东好人榜”,10月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5月16日,胶东街道大店村村民姜长喜开车沿着引黄济青河堤自西向东行驶时,为躲避对面逆行车辆,刹车不及冲进河道里。当时水流又急,掉进河里后车头就开始往下沉,车身也随水流往下游漂。姜长喜踹碎车窗后,将两个儿子拽出车外,用两只手奋力将儿子往高处举着。姜长喜几次想往河堤靠近,但是河道长满了湿滑的青苔,根本无法靠近,姜长喜逐渐感到体力不支。正在河堤南侧干活的牛兆科和舅舅王臣诚,听到一声急刹车,看见河道里溅起了巨大水花,第一时间意识到有车掉河里去了。牛兆科抓起旁边的尼龙绳和一个耙子,喊起舅舅一路快跑冲上河堤。看着水里处在危险中的孩子,牛兆科决定和舅舅两人立即分头营救,他毫不犹豫从南岸跳进水里去救人,舅舅负责在北岸往上拉人。由于倾斜的河堤壁长满青苔非常滑,牛兆科只能用手扒着石缝间的沥青,一点一点把孩子往上送。当救上第一个孩子后,牛兆科再次回到水中救另一个男孩时,姜长喜和孩子已经被水冲到了30米开外。牛兆科奋力游向姜长喜,将另外一个孩子抱到自己怀里,再由舅舅拉到岸上。最后,一直在水中救人的牛兆科也耗尽了气力。他和姜长喜趴在岸边休息了10分钟,才被王臣诚一一拖了上去。等到姜长喜打电话找来朋友把车从水里拖出来,救完人的牛兆科和王臣诚两人早已离开了。
三、诚实守信
3、王文艺,男,中共党员,胶州巴士公司五路队7路线驾驶员。面对装有万元现金的挎包,他毫不动心,主动上交并联系失主,物归原主。2015年8月18日上午11点左右,王文艺驾车到七公司场站,准备下车签发路单时,在驾驶座后的第一排座位上发现一个米色的女士挎包。他打开包一看,内有现金1万元和手机、身份证等。他立刻将包拿到调度室上交路队,并和其他同事查找失主联系线索。过了半个小时,进来一位姓孙的女士,经过身份证信息的比对,这个挎包确实是孙女士的。孙女士见到失而复得的挎包后十分感激,她说自己刚刚到银行提了一万元现金准备出远门办事,没想到居然把包丢在了公交车上。平时像这种拾金不昧的事,在王文艺身上经常发生,大到数额现金,小到一部手机、一张乘车卡,王文艺都会在第一时间上交到路队,多次收到乘客的感谢信、表扬电话和锦旗等。
2、李征,女,青岛农商银行胶州东路支行综合柜员。她面对万元现金不为所动,主动物归原主,12月入选“山东好人榜”。2015年9月29日上午,市民焦先生在胶州东路农商银行取款,不慎将一万元遗落在柜台上,被银行职员李征发现。随后李征通过银行卡上的信息查出了持卡人的联系方式。据焦先生介绍,当天下午3时许,他在给员工发工资时发现少了一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银行打探一下,而此时银行职员李征正在为如何寻找失主发愁,钱拿在手里她忐忑不安。李征一眼认出了他,问他是否丢了钱,多少钱,什么时间,经过进一步的确认后,李征将钱原封不动的归还给了他。焦先生说,当时他也记不起这一万元在哪丢失,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事后为了表达谢意,焦先生带着锦旗来到银行,亲自送到李征的手中,并拿出1000元现金表示感谢,被李征婉言谢绝。
1、刘昀萱,女,胶州市第七中学学生。放学途中捡到万元现金,原地等失主两个多小时未果,自己主动联系失主并物归原主,6月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7月入选“山东好人榜”。2015年5月29日中午11时45分,刘昀萱在放学回家路上,走到东苑绿世界小区门口时,远远看到楼梯口有沓钞票。起初她还以为是假钱,还用脚踢了一下,看到上面还用纸条包裹,像是刚从银行取出来的,于是赶紧将钱捡了起来。刘昀萱清点了一下,整整一百张,正好一万元,她到附近店铺问了一圈,店主们表示不知道是谁丢的钱,她只好将钱拿回了家。她回家将捡钱的事告诉姐姐,姐姐也支持她赶紧寻找失主。刘昀萱匆匆吃了两口饭,放弃午休急忙再次来到捡钱的位置,希望能等到失主。在原地等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没有人前来询问认领,眼看上课时间已到,刘昀萱只好先去学校上课。傍晚,当她放学回家,看到小区门口张贴的寻物启事,急忙跑回家告诉了姐姐,让姐姐给失主打了电话,很快联系到了失主。经过仔细核实确定这沓现金就是市民黑女士所丢。据黑女士介绍,当天中午,她从东苑绿世界小区附近的银行取了两万元现金,准备下午购买装饰材料装修新房用,没想到等到结账时,才发现放在衣服口袋里的钱少了一沓。下午,她调取银行旁边的监控,却没有任何收获,于是在丢钱地点张贴了一张寻物启事。正当她想放弃的时候,接到刘昀萱姐姐打来的电话。看到丢失的万元现金失而复得,当场拿出1000元表示感谢,被刘昀萱婉言谢绝。
四、敬业奉献
1、李同宝,男,中共党员,胶东街道办事处店口管区书记。他在基层一线工作34年,2015年胶东国际机场征迁之际他临危受命,带着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投入到征迁第一线,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丰碑。今年54岁的李同宝,已经在基层一线工作了34个年头,2014年1月因股骨头坏死做了手术,身体还未完全康复的他又马上投入到工作第一线,担任店口管区书记。2015年胶东国际机场征迁工作,面对着拆迁难度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情况,办事处领导找到了他,李同宝当即表示,虽然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但我一定会保质保量的完成拆迁任务。因长期在村里工作,有丰富的基层经验,李同宝被任命为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周王庄征迁安置工作组常务副组长。从2015年3月份开始,李同宝和同事们一起对征迁村庄进行了多次摸底调查,将房屋户数、家庭人口等基本情况尽数掌握,为后来组织房屋补偿具体方案、确定补偿标准、资产评估等打下基础。7月初征迁工作正式启动后,他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到拆迁现场,中午更是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晚上常常加班到深夜。细致耐心的工作终于换来令人欣慰的成绩,截至8月29日,周王庄村近600户的800多处宅基地全部签约,并实现后续顺利拆除。除完成征迁任务外,他还带头践行定期走访、探望征迁群众等相关制度,竭尽全力为征迁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党的温暖撒向每一位群众的心中,把党的关怀送进每一个百姓的心坎上。
2、赵燕,女,中共党员,胶州市人民法院胶西中心人民法庭庭长。20年的司法工作,她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先后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3500多件,所办案件无一差错、无一投诉。1996年赵燕在胶州市人民法院参加工作,1999年开始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她心载天平,廉洁公正,用她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在法与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2010年3月的一个早晨,她走到单位门口,发现一位衣衫不整的人站在门口,这是她的一位云南籍原告当事人。她赶紧将他领到办公室,还没她说话,这位一米八的男人眼泪却掉了下来,说不想活了。原来,原告当事人起诉一家公司设备有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并返还购货款,因为原告的主张需通过申请质量鉴定来证实,但鉴定需要缴纳鉴定费,同时试机鉴定也需供送特殊要求的高压电,这两项共需费用约10万元,原告已没有能力预交这些费用了,落魄无奈的原告再次向法官求助。若按照现有的证据,原告只能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赵燕没有轻易放弃,再次联系被告方到庭,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寻求一种解决途径,若被告能同意以合理价格回收该设备,则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她将这个想法与原被告双方沟通,原被告均表示同意,最终原被告双方以320万元的回收价格达成调解。为确保协议的履行,她又与原被告当事人一起远赴云南,办理好设备及款项的交接。自从2013年8月份,她担任胶西法庭庭长,带领全庭同志勤勉敬业、克服困难,发扬团队精神。她曾荣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个人二等功一次、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四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
3、宋同英,女,里岔镇东张应村村民。她是是7名残障儿童的“妈妈”,2002年从事“爱心妈妈—托举残障儿童”志愿者服务工作已有13年,用自己的爱让这些不幸的孩子拥有了别样的幸福童年,6月被评为青岛市文明市民。从2002年申请寄养第一个残障儿童开始,13年里,宋同英先后抚养了7名残障儿童,目前,正在专心抚养健健和量量两名儿童。5岁的健健患有唐氏综合征,而4岁的量量是一个脑瘫儿。2012年,健健刚到宋同英家时,性格有点偏执。“他看到桌上的茶杯,就会拿起来往地上摔,摔坏了就哈哈地笑。”宋同英知道,教育这样的孩子需要耐心,于是,她每每告诉健健这样是不对的,只要健健有进步,她就给他一个微笑。如今的健健,看到有客人来,会主动摆好座位;玩完玩具,会规整整齐;分别的时候,会说再见。另外一个孩子量量已经在宋同英这里寄养了2年,因为患有脑瘫,什么事都需要宋同英上手。在宋同英的细心照顾下,量量已经学会了爬,而且还能稳稳地站起来走路,还学会了叫爸爸、哥哥、姐姐,这对于一个脑瘫孩子来说多么不容易。这些年,宋同英在这些残障儿童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她也想过不再申请寄养,但是每当早上出门看见对面康复中心里那些没有爹娘的孩子,她的心中总是不忍,所以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做下去。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