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莹
“杨老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杨德本得到“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后,人们给予72岁的他的评价。杨德本是淄博市中医院的一名副主任中医师、也是一名农工民主党党员,退休后被医院返聘继续工作。虽然老人每天要接待很多病人,他仍然每天坚持阅读,并整理读书剪报10多本。
5月24日,当记者来到杨德本老人家中时,不禁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卧室门后堆满了书,卧室门已无法完全推开,3组巨大的书柜在原本就不大的卧室里特别显眼。不只是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写字台上和床上也都摆了不少书。“不瞒您说,我家老杨真是爱书如命啊!”杨德本的爱人曹成珍笑呵呵地说,“我们年轻时找木工装修家里就不打衣柜只打书橱,为的就是把老杨这些宝贝珍藏好。这个传统到现在还一直保留着。”据了解,杨德本老人家中现拥有藏书2500余册,俨然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对杨德本来说,这些藏书是他的财富,是他一辈子的积累。
杨德本受舅舅薛绥之先生的影响,从小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舅舅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执教于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和山东大学,是鲁迅研究专家和知名学者。我在济南上中学时,每逢周末休息,就到舅舅家里帮着誊写书稿讲稿,誊写之余,我总偷偷溜到书房找书看,也曾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么多书。”杨德本说,“舅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读书的迷恋程度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一直以他为榜样,逐渐也走上了‘书迷\’的道路,受益匪浅。”
1965年,杨德本参加工作,虽然一开始工资只有42元,但他总是省吃俭用自费订阅一些报刊,购买自己喜爱的经典著作。“现在更有条件读书了,我是周村许多书店的常客,只要看到好书,无论贵贱都想买。”杨德本说。记得在前些年,他想买一套《毛泽东年谱》,跑遍了家附近的大小书店就是买不到,觉得特别郁闷。“那套书记录了毛泽东的一生,很有意义,值得阅读和收藏。”杨德本说,那段时间,他吃不下,睡不香,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才能买到这套书。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杨德本花了700多元,终于从济南得到了那套期盼已久的《毛泽东年谱》,他拿到书时如获至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记者了解到,退休后的杨德本被原单位返聘,除坚持读书外,还笔耕不辍。他说,50多年的看书学习,让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脑子里东西装多了,也喜欢动笔。近年来,杨德本先后发表、参编《淄博市中医院志》、《淄博市中医药志》、《山东省中医药志》和《淄博名物》等30余篇(部)。
在杨德本的影响下,家人也都养成了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茶余饭后或节假日,全家人都喜欢一起看看书、读读报,或者看看电视,无形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爱读书的书香氛围。”杨德本告诉记者,读书对家人的影响也很大。大儿子在单位被评为“电脑能手”,二儿子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个孙子在学校都被评为“书香家庭”。
杨德本虽一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身体健朗。他说,自己已深深体会到藏书、读书和写作不仅能提高思想修养,改善精神面貌,还能促进家庭团结,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今后他要继续收藏好书,教育子女读好书,把爱读书的良好家风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