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病人慕名而来,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尽管已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每天有很多行政事务要处理,但是,作为我国胃肠肿瘤外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徐忠法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从医32年,作为“战士”的他,每天都在与病魔“战斗”中。
齐河人老杨有位院长“亲戚”
逢年过节,老杨都会带点家里产的五谷杂粮,来济南“走亲戚”。这个“亲戚”,便是徐忠法。对老杨来说,尽管徐忠法非亲非故,却比亲人还亲。
这个故事要从15年前讲起。老杨的老伴确诊为直肠癌,当时接诊的徐忠法建议手术治疗。闻听此话,老杨犯了难,原来,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本就不宽裕,很难再凑齐上万元的治疗费用。徐忠法毫不犹豫地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拿出钱,帮助他们解决住院费用,并成功做了直肠癌根治术。
就这样,老杨一家和徐忠法便成了“亲戚”。徐忠法说,当时老杨老伴的病情适合手术,如果因为没钱而放弃,实在是可惜。
每一条生命都不能轻易放弃
对每个病人都不放弃,也是他对待疑难病例的态度。
司女士到医院求诊时,已是结肠癌晚期,多脏器广泛转移,但她当时只有30岁,是一个2岁宝宝的妈妈。徐忠法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多年行医经验,多次组织专家会诊,采取各种先进的治疗手段。每每司女士病情反复,在徐忠法救治下都能转危为安。如今,司女士已走过了8年时光。
从医32年,在徐忠法帮助下,一个又一个患者战胜了肿瘤病魔的威胁。一万余例手术,不仅是一个数字,更代表着行医路上的艰辛,代表着他对医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16岁就踏上学医之路
徐忠法是山东胶州人,16岁参加高考,以高分考入原山东医科大学。1983年大学毕业后,学校希望品学兼优的他留下来,但他却坚持要去临床一线。
后来,徐忠法被分配到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那时候的肿瘤外科,远没有达到现在这般水平,肿瘤的治疗手段还不太完善。看到一个个病人痛苦与恐惧的样子,徐忠法也找到事业方向:肿瘤外科。他想,如果能把肿瘤切除干净,或许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都说三十而立,快30岁时,徐忠法已成绩斐然。
1990年,徐忠法首次提出利用球海绵体肌原位肛门重建,想利用肛门周边的肌肉,在原位再造一个肛门。从基础到临床,从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利用带蒂小肠肌段,创造了肛门内括约肌的肛门重建新术式,为直肠癌病人免除了腹部造瘘之苦。肛门重建术经鉴定为国际首创。
1992年,他又主持制定了肛门重建和保肛术后“五项十分制”肛门功能评价标准,至今仍是国内外公认的重要评价标准。
写专著手稿装了一麻袋
在那个年代,虽然已有很多人在研究肛肠肿瘤,但并没有肛肠肿瘤方面的教科书。撰写一本专著,成为年轻的徐忠法要完成的一件大事。没有电脑,全靠手写,手稿装了整整一麻袋;白天工作,晚上加班,经常写到凌晨4点。
1993年,《现代肛肠肿瘤外科学》问世。这是中国肛肠外科第一部专著,影响了一代肛肠外科医生,目前仍是肛肠肿瘤外科医生的必备教科书。
放弃美国大医院回国创业
1998年,徐忠法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技术,他很快成为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外科实验室负责人。
2000年,他被美国一家大医院选为国际住院医师,但想到国内的病人,徐忠法还是回来了。
归国后,徐忠法利用所掌握的知识,率先开展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等系列先进术式,致力于在全省和全国推广胃肠肿瘤规范化治疗,潜心研究各种胃肠肿瘤诊治新方法,取得多项成果。
参加工作30多年来,徐忠法将精准医疗应用到肿瘤治疗领域,“在临床中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利用最合理的医疗资源,以最小的医疗损害,使病患获得最大效益。”
采写/秦聪聪
见报时间:2015年7月1日
新闻推荐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济南市口腔医院以创建三甲为契机,积极打造区域口腔医学中心,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济南市口腔医院移动诊疗车亮相泉城。舜耕院区诊疗区域。义诊活动。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公立医院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的实施之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