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围绕“阳光卫计·惠民医疗”服务理念,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全力推动健康胶州建设,为全市城乡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深化改革实现惠民服务新突破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积极引进上海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来胶建设青岛分院,项目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全力推进人民医院病房楼、重症精神病人监护中心和妇保院新院区建设,优化群众就医环境。将“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列为政府实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全面实施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做好数据监测,完善配套政策,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全面实施“三降一消一升”价格调整机制,上半年共为群众节省3000多万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推进运营机制改革,选择心理康复医院为试点,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现代化。
“健康胶州”建设全面启动。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健康促进试点市”,制定出台《“健康胶州”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完善疾控体系建设,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8.15%。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精心打造“阳光卫计,惠民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提升信息服务功能,实现二级医院HIS系统与疾控信息平台对接。健全数字远程系统应用,打造远程会诊平台,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济南、北京、上海等上级医院专家远程会诊服务。
服务提升构筑健康防线新屏障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成效显著。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探索实施“1+1+1+N”服务模式,由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签约式服务、订单式治疗、个性化指导”,群众不出远门即可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价廉的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央视《朝闻天下》和《山东新闻》等栏目予以深度报道。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实现国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强化内涵建设,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人口健康报》头版头题进行报道。扩大医养结合、居家护理等服务内容和覆盖面,进一步优化托养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多层次需求。
急救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新增2个急救单元,配备车辆及设备。圆满完成沈海高速“4.09”重大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得到青岛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广泛开展急救知识社会化培训,完成45所学校6万名在校师生的培训。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广泛开展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优质服务,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安排生育。建设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基地,筹建优生筛查实验室,妇儿健康水平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妇保院被确定为“全国宫颈癌防治工程”定点医院。
加大计生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计生惠民政策,救助计生困难家庭284户,发放救助金86万元;为661户失独家庭购买综合保险,提高他们抵御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的能力。青岛市计生协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
行风优化群众满意度大提升
筹建“胶州市卫生计生客服中心”,整合群众咨询、受理投诉、政策解读、满意度回访等功能,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内部装修。严格开展服务效能督查,认真落实医务人员职业信用报告制度,广泛开展微笑服务、诚信服务,精心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全面提高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两期卫生计生系统管理干部培训班,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一卡通”管理和多点视频同步教学。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组建“胶莱卫生常青藤志愿服务队”、“胶北卫生井伟志愿服务队”,“沽河卫生志愿服务队”等阳光卫计志愿服务团队25支,注册志愿者1217人,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刘珍)
新闻推荐
益都:“项目提升战略”促工业转型,益都:“项目提升战略”促工业转型
□通讯员 魏鹏 潘静怡纪柏仰 刘福庆 报道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益都街道以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实施“项目提升战略”,引好项目,促进开工,加快投产,培育壮大了新兴产业。一是注重质量,引项目。开展小分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