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YMG记者孙朝军热线电话:6631259
刘英的舞姿让人看不出她的年纪。想当初上班时,学模特圆了刘英的一个梦,后来社区组织文艺团队,她又跟着一起学习了秧歌等舞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退休后,刘英组织了模特队,还自编了多套傣族舞蹈,和爱好舞蹈的姐妹们成立了“青松组合艺术团”,寓意永远有着青松般的精神面貌,英姿勃发、活跃在各种表演现场。刘英还常常和“青松组合”活跃在慈善义工的舞台,为老人们表演,也教她们跳舞,给老人们带去了更多欢乐,刘英常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大龄学舞,被称“烟台的杨丽萍”
还在单位上班时,刘英就对模特感兴趣,但当时只能在杂志上看到关于模特的介绍,能在T台上表演,就成了刘英的一个梦想。后来在幸福社区,有人组织了文艺团队,其中有模特队、舞蹈队等,听到模特,刘英眼前一亮,就跟着一起去活动,上班比较忙,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参与,刘英只好忍痛割爱。
刘英说特别感谢一位名叫李然的女孩,在排练时,为了让刘英能进入模特队,李然刻意把上课和演出的时间都安排周日晚上,单独给刘英上课,刘英也兴致颇高,即便是下雨天,也披上雨衣骑着自行车来跟李然学习,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学了三个多月,也参加了一次比赛,拿到了金模特奖,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演出没有能参加,让刘英颇觉遗憾。
再后来,刘英认识了赵晏老师和肖兰老师,跟着他们去文化馆学习舞蹈并有了一定的基础,肖兰一直从事肚皮舞的教学,后来免费为中老年女士授课,刘英就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肚皮舞,肚皮舞和走模特完全不一样,不仅要有步伐的练习,还要从形体开始学习,学了一段时间,刘英感觉受益匪浅。
有了这些舞蹈基础,刘英就把从各个老师那里学习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自己琢磨舞蹈动作,和姐妹们一起练习,也编排了《海上日出》等节目。让刘英感触颇深的是,在教姐妹们学习舞蹈时,自己也是一种进步。更多时候,刘英从网上自学,有了舞蹈名家的视频,刘英通过其中的舞蹈动作,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意识地为自己量身定做舞蹈。刘英学过模特,也学过肚皮舞和孔雀舞,就编排了傣族舞蹈供自己练习和表演用,没想到收获了许多好评,更有人说刘英是“烟台的杨丽萍”。而刘英颇为谦虚,说自己是“草根中的草根”,只是觉得傣族舞蹈在舞台表演时不容易撞车。
上了电视,资深美女一炮打响
2008年退休以后,刘英更忙了起来,和爱好舞蹈的姐妹们成立了“青松组合艺术团”,年龄段从40岁到70岁不等,每天就是马不停蹄地演出,很多人也慕名而来,找刘英学习舞蹈。而剩余时间,刘英就在家琢磨舞蹈动作的编排,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墙内开花墙外香,她们的演出,走上了省电视台的各个频道,包括综艺频道、影视频道、生活频道的多个栏目。
最早的是生活频道的导演打来电话,让刘英组织一个舞蹈节目,而刘英想让自己的模特团队也参加,但导演觉得模特有些单一,光走步没有看头,抓不住观众的眼球。刘英却很自信,说我们的模特融合舞蹈,会很吸引人的,然后把自己的设想说给了导演:第一段音乐是模特走秀,运用比较典雅的音乐,穿着颇有唐韵的服装进行一分钟的模特走秀,然后音乐一转,刘英和搭档赵晏巧妙地运用服装搭配,开始进行肚皮舞表演。当刘英把剪辑好的音乐传给导演后,导演同意了。
于是刘英就和团队进入紧张的排练中,因为没有固定的排练厅,她们就在文化广场进行,引起了众多市民的注意。光练习不行啊,还得有实战。正巧南山公园有个慈善公益的演出让刘英参加,刘英就把这个节目拉上去了,当主持人咨询如何介绍这个节目时,刘英说就叫“穿越”吧,这是古韵服饰和现代异域风情舞蹈的组合,没想到“穿越”引起市民的浓厚兴趣。
等到去济南演出时,果然一炮打响。刘英的团队平均身高在1米70以上,平均年龄为58岁,这些资深美女一上台,引起了满堂喝彩。去年,刘英还受到央视《向幸福出发》邀请,团队里的赵晏表演了肚皮舞和武术等,不仅展现了资深美女的神韵,还把咱烟台好好地宣传了一番。
演出经验多了,面对不同场合,刘英总有不同的节目。刘英准备了好多套节目,什么场合合适,就拿出什么节目来演。光傣族舞就好几个版本,可以随意组合。
无私奉献,教老人们跳舞“回到18岁”
刘英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义工,她当义工很多年了,是一名资历颇深的五星级义工。
说起结缘义工这项“工作”,还有个小插曲。一次,刘英偶然在晚报看到烟台慈善总会面向社会招募慈善义工,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这正吻合了她的人生价值观。于是,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报名加入。几年来,她的足迹遍及烟台各个社区、景区、部队、建筑工地、辅读学校、老年公寓等,以义演、送救助等形式为大家带去温暖与关怀。在她居住的社区里,刘英也是一名热心人,义务担任社区辅导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活动、教授舞蹈等,出色的表现使她连续多年荣获“烟台市优秀社区辅导员”称号。
刘英和“青松组合艺术团”每年参加各类演出近百场,演出范围遍及烟台市区及周边县市区。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自身能力,团队演出的节目均为自编自排,伴奏音乐也是自己剪辑,服装更是自己动手制作。无论是在市区或是周边县市区演出,刘英总是肩背、手提,再拉着大包包,带着各种演出用品奔波,每每演出结束返回时,观众们都拉着她的手恋恋不舍,盼望着她们能再次送来大家喜欢的节目。
每周日,是刘英最忙的时候,上午教小孩,下午教老人,晚上教中年人,经常要倒两次公交车去福利院教老人们跳舞。看着老人们有的拄着拐杖,也颤颤巍巍地走上台,跳得非常开心,刘英感到特别欣慰。每次上课前,刘英总是先让老人们坐着,活动头,活动肩,活动活动手指。然后让老人挺直腰,有的不爱动弹,刘英就用话鼓励他们,“瞧瞧你们,这一挺直腰身啊,都像18岁了”,一席话逗得老人们心花怒放。刘英给孩子们编排了幼儿版的《小苹果》,给老人们则使用老人能跳的动作,编排了一些扭秧歌的舞蹈,老人们非常喜欢。许多老人都期盼上课的日子。这成了一种精神寄托。每次教完跳舞,老人们总是让刘英先走出去,就像是小学生欢送老师那样。“我们为老人演出较多,有一次一位有老年痴呆症状的老人看完我们的舞蹈,就拉着义工的手说想再看,我当时就掉眼泪了。”刘英说,“我们做义工有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会一直为大家跳舞,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刘晓阳通讯员李学良)在本报与市慈善总会在这个暑假再次联合推出2015年度高考助学活动———“温暖烟台·情系学子”大型公益活动中,我们经过...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