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南塂杨涤生故居, 显宦子弟革命者

来源:烟台晚报 2016-10-01 12:03   https://www.yybnet.net/

至清末,南塂村成为方圆百里的大村,村子里处处是青砖黛瓦、阔房大门及此起彼伏的五脊六兽的官式民居,它们和其他公共建筑“三坊、四庙、七祠、八景”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村落格局。这些公共建筑,对住在这里的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某天,南塂(今莱山区初家街道办事处南塂村)小学一个14岁的男生,率领同学,冲向村西的回龙庵,将庵中族人尊奉的神像拉倒,以示对封建势力的痛恨。当时,族中长辈虽对他的举动不满,并当面对他进行了斥责,但私下对他的大胆做法十分惊奇,并深感后生可畏。

高小毕业后,这名男生继续到牟平、烟台、济南求学。1936年,18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政治部主任,带领游击队打日寇、打土匪,建立敌后根据地。1939年4月他被选为苏鲁青年救国会支委会主任。1940年7月被选为山东青年救国会常务委员,之后担任山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代表中国青年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国际青年联合会。1949年9月,他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随后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他就是初家第一个共产党员杨涤生,南塂有“慈惠师”之称的嘉庆年间进士杨鼐望之后。

今天位于南塂村五街坐南面北的109号院,就是杨涤生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座典型的官宅,由两个大院组成。北面一排十间(每院各五间)临街硬山出厦房屋,仰合瓦覆面,缠枝纹如意滴水,墀头戗檐砖为素面。四条垂脊,垂脊兽已在“文革”中被砸毁,兽面筒瓦勾头。正面腰线为三层青砖,青石角柱,下碱为白石拼图,腰线以上为素面抹白灰。

大门位于从西向东第四间,门前有一对圆形抱鼓石,抱鼓石是封建社会礼制等级的象征,也是宅门“非富即贵”的门第符号。这两个抱鼓石为三层,可惜因大街垫高有三十厘米,最下面一层看不清,第二层也被水泥糊死,隐约可见荷叶托。此抱鼓石青石材质,双面雕工,四周环绕两圈鼓钉,正面阳雕海马负图,背面为团花。大门上面的走马板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分为三块,内涂朱漆,下面分为四块,颜色已看不清。两个门簪已毁,素心门廊。

大门里侧有上下两道共计四个腰杠窝,进门迎面是一面独立硬山照壁,砖檩,篆书寿字筒瓦。照壁主体为四周用打磨过的青砖做两层素框,中间白灰素抹,下部分为石头拼图。整个照壁保存完整,素雅大气。

因后建的二道门紧锁,东厢无考,西厢房两间保存完好。南面五间正屋后来拆改,向南移了几米。东院与西院基本类同,东厢无存,西厢保留,院中乱石铺甬路。南排正房屋脊残存陶塑龙头鸱吻。

有清一代,南塂村杨氏一族共出了六个进士,十七个举人,监生、贡生等一百多人,产生了“文武同科”、“父子武举”、“祖孙同榜”、“连绵五世”等科举佳话。

有文化的人总是最先觉醒,所以南塂村官宦后裔也就顺应历史潮流产生了杨涤生这样的革命家。无独有偶,杨涤生的嫂子(胞兄杨蔼堂之妻)于敏也于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1942年被敌人杀害。“文革”中,杨涤生遭受“四人帮”迫害,于1969年7月30日含冤逝世,终年51岁。1979年4月11日,由谷牧副总理主持,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杨涤生同志的追悼会。悼词高度赞扬了杨涤生革命、光辉的一生,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刻苦钻研业务,经常深入厂矿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埋头苦干,为发展我国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工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部分资料参考《初家镇志》)解焕新

新闻推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材, 十四中:课改成就教育名校, YMG记者李京兰通讯员季瑞涛王庆随

烟台十四中,是市区西部唯一一所拥有高中部的中学,作为老百姓身边的一所学校,承载了百姓太多的期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材”,是十四中人始终坚持的教育...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南塂杨涤生故居, 显宦子弟革命者)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