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本报记者刘军张中摄城市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促使旧城换新颜。济南城在一轮轮拆迁大潮中不断行进,成就了一个新济南的诞生。其中的居民,犹如浪潮中的浪花,奔腾在城市的各个地方。
本报记者刘雅菲张阿凤
唐园园
突出特色:
千年老街
变身济南“大客厅”
后营坊街现在只存留在老济南的记忆中了,取而代之的是济南的大客厅——泉城广场。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济南需要这样一个区域来集中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也需要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地标。
拆除以前,后营坊街在济南的名气不亚于现在的泉城广场,因为相传这条街已有多年的历史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年2月8日,泉城广场施工方案确定;年7月日,泉城广场正式开工建设,后营坊街开始拆除;年9月日,泉城广场全面竣工,后营坊街彻底消失了。
新广场建成后,来济南玩的游客几乎都要到这里逛一逛,济南市民也将这里作为休闲的一大选择。大明湖的扩建,同样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它将大明湖真正还给了市民,成为免费的游玩区域。
大明湖景区百花桥向北,一直到汇波桥下,原本是一条长街,长街分成三段,分别叫阁子前街、阁子后街、北门里街。这里曾是济南老城区内平房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过去有许多富商官宦的豪宅,不少特色民居有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现在分别被安置到了明福苑、盛福花园等,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民生改善:
城市发展
带动发祥巷棚改
在城市快速进化的背景映衬下,老城区的老房子越发显得低矮破旧,“棚户区”一词应运而生。
“和崭新气派的商品房相比,棚户区的住房大多年久失修、低洼易涝、排水不畅、阴暗潮湿、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多年来一直关注棚户区改造的济南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工程师马交国介绍,棚户区不少家庭都是几代人挤在一起,居住难、出行难、取暖难等问题十分突出。
更关键的是,棚户区居民很多都是特困户、低保户、下岗职工等,他们收入低,生活困难,依靠自身力量根本解决不了改善住房问题。
“都是些低矮屋子,面积小,还是危房。要是公房坏了,单位简单地修补修补,不漏雨不倒塌就行;要是私房坏了,修得起就修两下,修不起就不修了。”曾住在五里沟东西街、发祥街,如今已岁的刘大娘向记者回忆。
城市需要,居民需要,年4月,济南市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召开,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三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要求,确定先期对旧城区内成片的个主要棚户区进行改造。发祥巷成为济南首个棚改项目。
两年半的过渡期后,发祥巷如期交房。如今,刘大娘自己住在1号楼一套平米的新房里,每天都会到6号楼的儿子家串门。“挺知足了,这样的生活是以前不敢想的。”
商业改造:
解放阁舜井片区
华丽变身城市综合体
如今,林立的写字楼、客流涌动的经四路广场,很难让人回忆起魏家庄原来的样子。年济南全运会、园博会的举办,让城市发展加速。如何保持经济发展,让济南城市建设有“抓手”?建设城市综合体是答案之一。
年,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正式开业,作为济南首个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魏家庄万达广场为济南新增近1万个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年创造税收超过1亿元。居住在此的魏家庄村民也借着城市改造提升改善了生活,由原先的“城中村”村民变为商业繁华地段的居民。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既是改善民生的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满足群众消费需求的项目。”济南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工程师马交国说,同万达片区类似,舜井街片区拆迁同样是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拆迁后成为恒隆广场、解放阁项目和贵和三期工程,解放阁片区则被打造成了世茂、宽厚里项目。
“如今在恒隆转一圈,会看到许多外地车。”市民小刘说,商业综合体的发展确实提升了济南的城市形象,缩小了济南与一线城市的距离,增大了济南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
为了城市发展而拆迁的居民,有的回迁到原址,比如魏家庄片区的回迁安置房;有的选择货币化补偿,在其他地方安家置业,解放阁片区、舜井片区的老居民则被集中安置在盛福花园小区。
新闻推荐
济南茶叶市场里,最早的茶商张伟缩了缩脖子,倒吸一口凉气说:“看到征收拆迁公示栏里面,我的这个店被划到了冻结的范围里头,真是让人后背一凉。” 近半年来,一直流传着
日,在有“江北第一茶市”的济南茶叶市场里,最早的茶商张伟缩了缩脖子,倒吸一口凉气说:“看到征收拆迁公示栏里面,我的这个店被划到了冻结的范围里头,真是让人后背一凉。”近半年来,一直流传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