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住上新楼房了。”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华山北片区2799户居民搬离了居住多年的老宅,短短45天时间完成了签约、腾空、拆除工作,没有一起上访事件,华山北创造了历城区征收拆迁的又一个奇迹。
拆迁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但在历城,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攻坚战。从华山到港沟,从新东站到华山北……半年的时间里,全区完成了614万平方米拆迁任务,征迁面积创了历年新高。
棚改旧改是历城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其加速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伴随着全市拆迁体量最大的华山片区征迁工作的完美收官,历城区棚改旧改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作为牵头单位的历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历城住建委”),更是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姿态,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创造着棚改旧改的“加速度”:潘田片区5个月完成96万平方米住宅、非住宅“双清零”;郭董片区3个月完成拆迁76万平方米;华山北片区1个月签约率达99.8%,没出现一个“钉子户”。
一个个棚改旧改项目的落地,一场场征迁攻坚战的胜利,是民生理念的落实,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对依法行政和服务型政府的最好检验。
为确保各棚改旧改项目的顺利推进,历城区结合华山片区、新东站片区等各大片区开发建设实际,建立了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区级领导同志包挂片区的责任机制,把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工作列入了全区21项单项工作考核。广大征迁干部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加班加点,走家串户,通过面对面交流和微信群等渠道的传播,将上级的政策和工作方案准确地宣传到了群众当中;同时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了萌芽状态,赢取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群众踊跃自拆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在棚改旧改一线,涌现出了一批踏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征迁干部:田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个拆了自家的三层小楼,港沟街道党委委员率先拆了自家的商业街门头房,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都主动配合工作,顺利完成了拆迁。在华山北荷花街道办事处,一面“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锦旗也映射着片区老百姓对征迁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只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把房屋征收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服务的过程,民心的天平自然会主动向配合征收倾斜。”历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不与民争利”为宗旨,广大征迁干部用热情的服务消除了棚改户的疑惑,化解了矛盾,“拆掉”了干群之间的堵心墙。“我们有的征迁干部为做群众思想工作先后登门32次,有的征迁干部为说服村民签约连续蹲守12个小时,还有的征迁干部通宵赶工就是为了让急需用钱的被征收群众早日拿到补偿款。”
“没想到政府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要是再不快点搬迁,对不起他们。”真心、真情、真意感动了群众,打动了群众,影响了群众,不少居民主动签完征收协议后就先行搬家,等征收工作稳定有序后才回来领取补偿金;为了不影响征收进程,有的居民积极联系亲友暂时投靠,有的先挪到小屋腾出大屋先行搬迁,甚至还有的住户把东西搬到空地上……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成为历城区棚改旧改工作中广大干群“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真刀真枪”也换来了棚改旧改攻坚战的实效。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和2016年,依托市区平台历城区共启动实施了32个城中村改造和12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开工建设安置保障房25687套、419.68万平方米,完成拆迁约1.5万户、395万平方米。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614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拆迁面积创了历年新高。
破而后立,棚改旧改的推进给城市带来更多新的期盼。如今,聚隆广场、鑫苑鑫中心、路劲东城等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华山片区、新东站片区、雪山片区、唐冶片区等村民安置房有序建设,华山湿地公园、济南新东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雏形初现,万达文旅城、菜鸟智能物流园等成功落地……历城区正经历着由乡村向城市的蝶变,“和谐宜居城市”的愿景也正由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谷青 通讯员 刘猛 曲晓平)
新闻推荐
辛国利(中)在走访居民。同事在帮卢松翠(左)上药。孙岐远在清理小广告。他们职业有别,他们年龄不同,但他们始终向着道德的方向;事件或许是偶然,或者是长期,但他们面对选择时始终坚持善的原则。若是...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