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济南新闻 > 正文

“勤” 字铺平脱贫路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熊文田

来源:淮南日报 2018-05-16 12:06   https://www.yybnet.net/

“去年养了8头牛,净收入2万多元,仅这一项我就彻底脱贫了。”寿县窑口镇贾庙村脱贫户祝应武向记者介绍他用勤劳换来的幸福的生活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祝应武曾经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脑子活、懂技术加上勤快,是村子里最早的“万元户”,儿女双全、幸福美满。2010年的一天,晴空霹雳,妻子突发脑干脑炎瘫倒在他的摩托车后座,猝不及防。接下来的灰色岁月里,祝应武带着妻子跑合肥、济南,上北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最终在济南空军医院做了干细胞移植。然而不幸的是干细胞移植手术失败,妻子田元群终究没有逃脱全身瘫痪的命运。祝应武也为妻子治病花了20余万元,债台高筑。

祝应武属于因病致贫的典型。贾庙村两委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于2015年10月确定祝应武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低保待遇。帮扶干部深入祝应武家中了解他家情况,把脉问诊,制定脱贫措施。经过多次沟通,了解到祝应武虽然负担重,但他不甘于贫困,脱贫意愿强烈;虽然能吃苦,但妻子时刻需要人照顾、还有两个孩子读书,不能外出务工。经过征求意见,帮扶干部与祝应武制定了两项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方面立足自己家中的12亩多土地再加上流转的土地共20余亩,种好粮食,保障全家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扶贫贷款2万元,利用房前空地搭建牛棚养牛,并申请扶贫项目补贴,实现由脱贫向致富转变。

与此同时,两个孩子上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妻子残疾有残疾人补贴、全家享受低保待遇……一项项帮扶措施让祝应武内心温暖,他把这份温暖化作内生动力,化作自我致富的能力,化作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割草喂牛,然后为妻子洗漱擦身。喂她吃过早饭就要下地忙农活,下午我还要到沟渠捉黄鳝。”为了省下饲料钱,祝应武自己走遍田间地头、沟渠河埂砍草拉料来保证8头牛每天近千斤的供给。与此同时。20余亩的粮田都靠他一人打理,舍不得请一个农工。即使有清闲的时候,他也闲不住,还到瓦埠湖河汊里下黄鳝笼抓黄鳝,补贴家用。妻子的一日三餐、大小便都靠祝应武打理。他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的,一刻也不得闲。

2018年,祝应武被评为寿县“最佳脱贫示范户”受到表彰。“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祝应武认为,虽然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但只有自己不倒,家才不会倒。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他带来了曙光,自己要靠双手去迎接这份曙光,用勤劳才能铺平脱贫致富路,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不仅要上好体育课,还把体育纳入家庭作业让学生“动”起来,招多了障碍仍不少

济南市经纬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垒球。(资料片)5月15日,本报报道了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勤” 字铺平脱贫路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熊文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