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刚过,历城区东风街道便传来喜讯,街道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同比增长近四成。更让东风人感到高兴的是,街道税收结构愈发合理,经济发展转向良性态势。究其背后原因,无疑要归功于东风街道近年来持之以恒的调整结构培育主业,选大商好商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街道确立了招大商、择好商、落优商、兴强商的工作思路和项目开发工作重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诚心实意来安商,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富商。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街道上下叫响人人争当企业“店小二”的口号,真正扑下身子全身心为企业服务。
整合资源打造“有力量”的发展模式
东风街道是历城区改革发展的起步区,被视为全区发展的“隆起带、新高地”,房地产项目一直是重要支撑,形成了一业独大的局面。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街道资源失去比较优势,城市更新开发几乎限于停滞状态,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
面对发展遇到的瓶颈,街道党工委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正视问题,寻求突破,扩大优势,经过反复排查,精准研判,确定了调结构培育主业,选大商好商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
街道立足楼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批零业,首先对辖区楼宇进行了“清扫”,建立了招商资源库,同时联合税务、工商部门对辖区经济主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调查摸底和统计分析,确定了以金融业为带动、批零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方向,努力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传统商业向新型商业转型上下功夫。
与此同时,针对楼宇产权复杂、业户混杂的现象,街道与“楼主”联合搞产业调整,推行一楼一主业、一楼一集群的模式,让楼宇经营者配合搞调整,形成分别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电商平台、保险投资、医药产业和会计事务、中介服务为主的专业楼宇。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街道楼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辖区房地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到17%,金融业达到13%,批零业占到24%,现代服务业将近45%。如今,街道“四上”企业突破100家,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突破500家,经济发展主体突破2万家,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聚了强大后劲。
立足服务烘托“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眼下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转好,如何将积聚了后劲的“拳头”挥得更有力量,使之更好地转变为东风街道招商新优势成了摆在面前的新挑战。
“客商来创业,看重的是整体的营商环境如何,能不能真正有一个好的发展。”东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正明说。街道上下统一了“招商不如安商富商”的思想认识,以服务为本,全力创新服务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破瓶颈、提效能,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于是,东风“企业之家”应运而生,在建立企业之家微信群后,王正明率先叫出“企业店小二”的称号,在线上服务中及时发送市、区招商政策和优惠政策。组织银企对接会、企业交流观摩活动,让企业相互学习,聘请专家为企业培训,促进辖区企业互助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线上服务外,街道还在振邦大厦建立了实体服务平台试点,提供一对一菜单式服务,在辖区存量楼宇,积极推广“东风企业之家”实体服务平台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为进驻企业提供集党建、政策扶持与业务办理、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专业服务、志愿者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另外,街道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与企业保持好“亲”“清”政商关系,将廉洁招商、公正护商纳入执纪“两个责任”,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部门、群众代表中聘请64名廉情监督员,设立了监督热线和举报信箱,定期召开廉情监督员座谈会,及时沟通思想,根据问题积极整改。除此之外,还通过定期召开恳谈会、诉苦会的形式,不讲客气话,直接讲苦衷,听取不同行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希望东风街道通过‘企业之家’纽带作用能够更好地聚合产业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搭建产融结合跨界资源共享平台,带动形成人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新‘东风’。”王正明说。(本报记者 赵世杰 通讯员 李善明 王冬梅)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1日讯(记者戴升宝通讯员赵东云焦蕊李莉)11月14日至20日,本报连续刊发了《打造一条有温度的热线——济南公交热...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