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8分山地种的是黄芩,种黄芩用工和以前种花生玉米差不多,可是每亩收入能达4000元,比以前整整多了2倍多。”4月21日,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北楼村村民徐西美,在位于九龙药谷的自家药材地里开心地说道。从前年开始种植中药材,徐西美的收入是眼见着往上涨,3年下来,她的8分山岭薄地共收入一万多元。她也从开始的将信将疑,变成了坚定的中药材种植户。
“我是这里最早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从2014年就开始在山坡地上种丹参,那时候一亩地收入有近5000元。虽然当时没有大客户来收购,但是把药材卖给小商贩并不少挣钱。”臧屯泉是位于九龙药谷的汇民丹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在他的带动下,村里200多农户都种起了中药材,当时500多亩地里,种了丹参、黄芩、金银花、菊花等药材。2016年合作社成立了,种植药材有了龙头,参加到合作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北楼村、古墩村、九龙庄村、罗汉峪村、庙子村等都开始种植中药材。
2018年,这里挂上了九龙药谷的牌子,政府加大了对当地已经具备优势的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进行了道路硬化、水肥一体化、交易场地建设,山东农业大学也把这里作为了自己的科研基地。当地政府聘请了山农大王建华教授定期进村下地为农民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梅显贵博士挂职艾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一年,长期扎根九龙药谷,为推广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当地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仅艾山街道一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0000余亩,16个村的3000多农户都参与到中药材生产中来。眼下这里已经是一个集中药材生产、销售和科技实验为一体的综合体。
艾山街道为鼓励规模种植,专门制定了奖补政策,种植面积超过500亩的村,给予5万元的农机专项补贴。去年九龙庄就用这笔奖金置办了耕种机,解决了农忙时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今年当地政府根据新出台的《济南市促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按每亩500元(农户300元、村集体2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我们规划了万亩药谷,依托九龙山地质公园,瞄准“AAA”级景区,打造龙韵田园项目。发展观光旅游农业,计划做中药材初加工和电商产业园,实现30个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钢城区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加宝表示。
农村大众报记者唐峰
通讯员王伟强
新闻推荐
□钱欢青最开始是从一家书店买了一枚书签,鸡翅木,纹理温婉,右上角刻一小块简单的窗棂式细格,顶上打一小圆洞,细绳穿过,绳上...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