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南部山区成为省内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打卡”地:
九如山、柏树崖等中高端民宿“一房难求”;“大门牙”农家乐的停车场停满了省内外各地牌照的车;潘家场、核桃园等村预约采摘农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已然成为南部山区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
近年来,南部山区始终秉承科学规划引领和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两肩挑、两手抓”,瞄准绿色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赢的目标,不断加大拆违拆临、水源地保护、森林防火等生态保护的力度。在生态保护的背后,是生态发展空间在拓宽,民宿游、采摘游、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等以绿水青山为依托的生态绿色产业,正为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南部山区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们将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和‘多规合一三年行动’两条主线,做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的生态产业文章,不断向绿色发展与改善民生共赢目标迈进,将全市重点工作攻坚行动落到实处,为打造‘五个济南’贡献‘南山力量’。”南部山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文东河说。
“生态+旅游”擦亮“南山游”名片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五一’假期满房,不再预定。”4月27日,柳埠街道柏树崖村的“花筑·寂照”民宿负责人在朋友圈发出一条消息,距离假期还有三天,该民宿的客房已全部满房。
作为柏树崖村的产业扶贫项目,该民宿自2018年“十一”黄金周正式营业以来,4套精品墅居、3套民居小院、1套特色民俗餐饮小院平均每月接待客人400—500人左右,平均月营业额都在1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村内贫困户就业和劳务返乡,并且让村里的妇女参与到民宿的经营,带动村内农产品的销售,成功提升了村民的整体收入。每年5.8万元的固定分红更是改变了村集体零收入的状态。
距离柏树崖村民宿几十公里外的西营街道,黄鹿泉村田园综合体正在进行最后的建设收尾工作。2019年黄鹿泉村引进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打造特色采摘、泉水乐园、精品民宿等一二三产结合的旅游产业。
项目引进前,该村收入主要依靠投资性收益分红、养鸡场租赁、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项目,收入约11.8万元;项目引入后,通过组织劳动力输出、流转集体资源和村民土地,加上之前的收入来源,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1万元,实现增收21.3万元。目前,黄鹿泉村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的愿望,在项目上有本村工人80-100人,其中包含贫困户21户32人,月收入根据工种不同可达2400元-4500元不等。该项目还分别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和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列为2019年省级和市级田园综合体创建项目。
旅游一直是南部山区的一张“名片”,在近年来生态保护的大局下,原来小、散、乱的旅游模式已被“生态+旅游”的格局替代。按照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南部山区着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黄鹿泉、积米峪和凤凰谷3个田园综合体入选全市12个田园综合体重点建设项目;民宿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拥有泥淤泉、柏树崖等30余家中高端民宿,日接待能力达4000余人。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每个“南山人”的共识,而有了绿色生态的加持,“南山旅游”这张名片也更加有吸引力。
“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助力群众脱贫奔小康
今年3月1日,锦绣川办事处槲疃村与济南润正中药材公司签订了10年期的土地流转合同,标志着该村规划建设的中药材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330万元,每年将为村民增加20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提供就业岗位50个,带动2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为摘掉省定贫困村、市定特困村的帽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落地的关键期,正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期,槲疃村第一书记查庆才与项目方赵奎峰面谈达10多次,每天通过电话沟通协商,该村还在员工食宿、土地整理和配套政策申报等方面为项目提供了很多便利,使1.2万棵金银花中草药苗在春耕黄金时节顺利播种。“是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百姓的务实高效使我下定决心将项目落地,与这样的甲方合作,我才更有信心把项目做好。”赵奎峰说。
“科学规划引领,打造特色致富路”,槲疃村发展领头人思路清晰、雷厉风行,村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配合,这是“南山人”瞄准“生态+”赋能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一个真实写照:2018年,锦绣川办事处潘家场村种植金银花近百亩,栽种3万余棵金银花种苗,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并引进农业生产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他们稳定的销售渠道,使得项目的效益最大化。2019年,该村打造了“康花一号”金银花采摘园,并充分利用金银花短短10余天的花期,举办首届金银花采摘节,引来众多游客。今年,该村金银花产量将大幅度提升,不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将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打造地域性品牌;
2019年,高而办事处核桃园村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将50亩地流转出去,试种赤松茸,丰收期的两个月,产量能达到9000斤,每斤价格在30元左右,村民不仅能获得流转土地的收益,在村里打工加工赤松茸每天最多还能赚到200元,而赤松茸种植所用腐熟料是优质的有机肥,撒在地里完全不用再用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南部山区打好猕猴桃、赤松茸、中草药等特色种植生态牌,其中猕猴桃实现每亩增收4至5万元,赤松茸每亩增收超万元。
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除了应季采摘和订单销售外,南部山区还借助电商平台、互联网“直播”等形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19年,核桃园村的9000多斤赤松茸还未上市,就已通过网络预约销售一空;西营街道“二米”电商打造“悠然见南山”线上销售平台,让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柏树崖村第一书记张鸾“五一”期间线上直播推荐当地四季果园采摘和农产品,大大提升了该村知名度……
如今,在“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助力下,南部山区2018年底13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2791人已全部脱贫,现有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4347户、7995人,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有奔头
日前,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调研座谈时提出打造“五个济南”,其中针对“生态济南”强调要在培育优良产业生态上下硬功夫、真功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立成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安排具体任务时提出,要认真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方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作为济南的生态保护区,南部山区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市要求,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自觉扛起助力打造“五个济南”的政治担当,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多规合一”三年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文旅、都市农业和康养等主导绿色产业发展。同时,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高标准建成美丽乡村30个;大力提升“泉乡药谷”精品旅游线路,扶持培育乡村民宿、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打造具有南山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扩大电子商务进村覆盖面,延伸乡村物流网络,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本报记者李小梦通讯员屈振尧)
新闻推荐
为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全行重要业务持续稳定运营,建设银行济南分行制定业务类专项应急预案。一是组织员工学...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