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您好!因工作繁忙,我和丈夫没空管儿子,他跟着在城郊独居的奶奶长大。12岁的他现在要读初中了,各种因疏于管教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差一大截,在长辈面前抢着说话,毫不掩饰地嘲笑同学,对客人没大没小。能请您从师长的角度,跟孩子讲讲待人接物的重要性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吗?一位家长
家长: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某种角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而我要跟孩子聊的就是个人修身当中的待人接物,这是修身里面比较外显的一个方面。
待人接物是人与人接触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往往影响深远,给人先入为主的感觉,如某人儒雅自信,彬彬有礼,那么对其以后的交往、气场的提升都将有便利。男子汉当有绅士风度,热情真诚,文明有礼,体现在言行上,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长幼有序,对长者尊重、对幼小爱护。比如在与长者对话中,当然是让长者先说,然后再表达个人想法。吃饭时,当然是长者先入座、先夹菜等。初步掌握这些事并不难,但学得深入,达到素养层面,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二要真诚,说话要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也要真。如果不真诚,哪怕说得再好,时间久了,也难以让人信服。
三要有分寸,张弛有度。这是一个大问题,如在某次宴会,你属于年幼的,当然应该主动问好倒水,但如果其他同龄人没有这种意识,那你做得就不必过于频繁,适可而止就可。因为这个时候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四是尽量不要说别人坏话。这既是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一个人的涵养。“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年轻人可能注意不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还是希望孩子从小在这方面能够有所顾忌。
五是谨言慎行。说得多,过分;不说,也过分。古代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无能,而是不过又不欠妥。就像唱一首歌起调时,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
六是待人接物方面的事情,最好从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人物身上学习,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里能够装着他人,为别人着想,慢慢的待人接物会有一些很深刻的体悟。当然,替别人着想,不光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人高情商的体现。
聪明又有悟性的孩子,学起来有了抓手,慢慢会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好做法,也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要做得好。现代社会虽然竞争激烈,但归根结底就是素质竞争,一个人有了好素质,就不怕干不出一番好事业。
谭玉林2020年8月25日
(谭玉林,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陡沟校区教育主任,常年与家长、学生手写书信交流,他有一手好字,更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新闻推荐
本报9月1日讯(记者沙文婧)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