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稿 记者 朱洁 摄影 通讯员 陈楠
又到入学季。这一周,甚至整个九月,对于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有新入园宝宝的家庭来说,都极其煎熬。因为园里每天都有新生轮番哭闹,老师们几乎要从早到晚抱着孩子,忙得喝不上一口水是常事。这也是一场让家长心力交瘁的心理战,经常是孩子在门口嚎啕大哭,家长抹着泪快速离开。下面请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教导副主任陈楠讲讲,家长和孩子怎么度过这个“坎儿”。
陈楠先给家长介绍了两个心理学的词汇:一个叫“分离焦虑”,一个叫“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指的是,孩子和亲人分开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一般从六七个月大小开始,比如当孩子看到妈妈要出门就开始大哭。“陌生人焦虑”则是因为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某种程度的恐惧、紧张和不安的情绪。
其实,新生入园就是“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综合作用。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过上集体生活,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都是陌生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规律和要求也是陌生的,因此,宝宝在心理上自然会出现不安全感,“黏人”“怕生”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在抚养过程中,慢慢建立起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宝宝就不会再有这些问题了。
透过表现,读懂情绪
尽管新入园的宝宝都会经历一个焦虑期,但不同的宝宝表现出来的行为会不一样。
有的孩子属于表演型,早上去幼儿园时,他们会大声哭闹,激烈反抗,家长离开后,他们很快就好了;有的属于延迟型,在园里一上午表现都不错,到了中午会感觉恐惧,不肯吃饭不肯午睡;有的属于紧张型,因为紧张而形成一些顽固性习惯,吸吮手指、咬指甲等;还有的属于窝里横型,一整天在班里都不错,回到家会找理由使劲发泄。除此之外,还有宝宝在早上来幼儿园时,会有反复的躯体症状,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这就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焦虑会引起人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人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宝宝常常容易感冒,其原因有宝宝之间的交叉感染,也有宝宝自身抵抗力下降的可能。
提高能力,稳定情绪
要想减少宝宝的入园焦虑,就要及早从心理调节、生活习惯、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入园准备做得越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就越有底气。
首先要让宝宝知道上幼儿园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与孩子沟通此事的时候不要把气氛搞得那么紧张严肃,不要使用警告性语言。比如,每天离开家时,可以拉着孩子的手开心地说,“宝宝今天又要去幼儿园学本领了!”
家长按时接送也很重要,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规则意识,让其跟上集体生活的节奏。需要提醒的是,傍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孩子时,宝宝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会被放大,晚来的家长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原因。
生活能力强,是孩子自信、不排斥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在家就要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独立进餐、独立入睡、会用杯子喝水、会用语言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曾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入园,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家长有智慧地放手和陪伴,而读懂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家长们要做到的第一步。
这些衣物,别给宝宝穿到幼儿园
进入幼儿园,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历史性大事,穿得漂亮些、隆重些无可厚非,但是家长未必知道,很多看起来很靓的衣服鞋子根本不适合在幼儿园日常活动时穿。下面就请济南市市中区白马山幼儿园园长王静,就这个话题为家长盘点一下。
带绳的连帽衫不能穿。因为孩子们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差,排队玩游戏时,后面的小朋友如果拉住帽子的绳,就容易勒住前面小朋友的脖子。
漂亮的公主裙不宜穿。穿着长裙,不仅上卫生间不方便,还容易绊倒其他小朋友。公主裙还常有蕾丝花边,小朋友若将手指塞进去,长时间勒紧,可能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带铆钉、亮片、珠子等装饰的衣服隐患大。这类配饰黏附性不强,孩子容易抠下来玩,还会塞在嘴里、鼻孔里等,一不小心就产生伤害。
紧身裤、喇叭裤、吊带裤等都不合适。紧身裤太紧不透气,容易引起局部湿疹或皮炎。喇叭裤,裤裆太浅又不保暖,裤脚太大,容易绊倒别人。吊带裤虽然可爱,但一般宝宝无法自己穿脱、上厕所。
不管在何年龄段,宝宝都应该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上衣选择套头衫,裤子最好是简单基础款的运动裤,选带松紧裤腰的裤子。布料应柔软舒适,最好是棉质。
带跟的水晶凉鞋、小皮鞋、小靴子都不合适。要为孩子挑选一双舒适、合脚并适合运动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孩子越小,越要买一些方便、易穿的鞋子,最好是带粘扣的,一脚蹬的毛毛虫鞋也是不错的选择,当下较为适宜的首推包脚趾的凉鞋。
“衣物不仅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关乎其心理建设。”王静解释,因衣物不适带来的不便,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落差,融入集体生活也要慢半拍,所以家长一定要用心为孩子选购。
一问二看三听
全面掌握孩子在园情况
孩子刚刚入园,家长的牵挂无时不有,迫切想了解宝宝在园的每个细节:吃喝拉撒、人际交往、情绪变化……可是每个班级都有数十名宝宝,每位老师要面对数十名家长,家长想从老师那里得到所有信息是不实际的。济南市市中区七贤中心幼儿园园长赵翠红总结了“一问二看三听”法,帮家长事半功倍了解孩子集体生活的初体验。
问一问,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接孩子离园时,家长可以向老师简单询问自己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比如:午饭吃得怎么样?有没有午睡?哭了多久?细心周到的老师会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基本情况。当然,这些问题在入园初期可以多问问,等孩子适应后,家长可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行为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上,问问幼儿园需要家长在家配合什么,有了一致目标,家园共育才能取得好效果。
看一看,孩子衣着外貌有无变化。
细心的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衣着及外貌变化了解其在幼儿园所经历的生活状态。如果离园时孩子的衣服减少了,应该是在中午温度升高时,老师帮助孩子及时减了件衣服。如果孩子换上了备用裤,大概是孩子尿裤后,老师及时为其更换了干净衣物。当然,也可能会出现孩子衣服脏了,裤子湿了,老师却没有及时发现的现象。出现这类特殊情况,请家长少猜测、多沟通,及时向老师了解真实情况。
听一听,孩子回家说了啥。
刚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孩子虽然有短暂的分离焦虑,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会让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回到家里,孩子常常会一本正经地扮演“小老师”,把家长当成小朋友,模仿老师在幼儿园说的话、做的事。这时候,家长们要认真聆听“小老师”的教导,从中一定能了解到更多平时问不出的情况。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老师发在班级群里的照片或视频了解孩子在园活动的精彩表现,此时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无穷的潜力。
新闻推荐
天桥区“枫叶大篷车”老干部志愿团开展创城宣传。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文明,因春风化雨而润物无声,因不择细流而辽阔...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