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12年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教师禚喆一直秉持着“以爱润心 以诚启智”的教育理念,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融入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中,并利用沙盘辅导、心理游戏等表达性艺术方法为学生开展个体、团体心理辅导,带领每一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禚喆先后被评为历下区首届“十佳创新型班主任”、历下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2020年疫情期间,她所执教的心理微课被海南省教育厅征用,2021年被评为历下区“最美教师”、济南市“教书育人楷模”。
工作第二年,禚喆接触到了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为了弄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她细读了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了解了一个自闭症孩子的日常。与此同时,她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每周坚持为这个特殊孩子进行个体沙盘游戏辅导。“来自星星的孩子”逐渐融入了集体,绽放出愈加灿烂的笑容,并顺利升入初中。
2014年,班里转来一位有些特别的学生——音乐课满地爬,连续一个学期因打了上课铃不进教室而被全校老师拉入“黑名单”。曾经有家长在放学后悄悄建议说:“禚老师,让他转学吧,这个孩子有病……”在扛过了最初一个学期的各种心惊胆战之后,禚喆通过他在语文课上画的一张“诺曼底登陆”小人图和一份耗时大半天完成的精美实践手抄报,发现了他身上不易被人察觉的闪光点。于是,禚喆开始慢慢地弱化对他问题的关注,引导他积极参与实践,帮助他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树立正面形象。
最终,经过三年多的锻炼,这位老师们眼中曾经的“刺儿头”学生,成了全校闻名的实践达人,在毕业前夕的班级特色展示中,他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有一年春节,他的父亲发信息给禚喆:“您改变了孩子,是我们一家的恩人。”禚喆说:“不是我改变了孩子,而是,当我们看待孩子的视角变了,孩子也会慢慢地改变!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在一份积极的关注、在一个赏识的眼神背后,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在近十年的班级管理中,禚喆一直提倡主动求知、主动成长的班级理念。她在班里进行实践量化评分制,累计加分换奖励,孩子们因此会得到他们最期待的“作业免写券”。“班级漂流日记”人人参与,小干部设置也是五花八门——“护花使者”“空调干事”“班主任助理”等名目繁多的小官衔,让孩子们都乐于在班级的管理中贡献智慧和能量。在民主、宽松的班级氛围带动下,孩子们更加自信、阳光,对成为“更好的自己”充满向往。班级先后被评为“济南市红旗中队”“济南市先进班集体”。
在语文教学中,禚喆关注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和心智特点,从而实现循序渐进找规律,厚积薄发养习惯。在教研方面,她开展了近三年的“‘十三五’规划学习心理课题”研究,在教科研的实践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她所执教的课例,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优课,2018年被评为“历下区小学语文教学能手”。
禚喆始终认为: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她常说,为师者,要静待花开,正如她在自己的QQ签名中所写的那样——做老师的日子,淡如水,甘如饴;等一朵花开,慢慢来,比较快……(本报记者 范开云)
新闻推荐
王波是济南市莱芜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师节前夕,记者见到他时,他一再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真没啥...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