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商河新闻 > 正文

凉泉村搬迁,凉泉村搬迁

来源:青岛早报 2016-01-20 23:5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2000年 ]

1999年底青岛生活导报以“饮水思源话凉泉”为题,用整版的图片新闻,报道了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凉泉村为保青岛水源地,而一直出于贫困境地的消息。后经过多方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整村搬迁新居的梦想。◆2月

20―22日青岛市四方区海云庵糖球会举行。

◆4月25日

青岛市第一条穿山隧道——浮山隧道工程建设研讨会召开。

◆6月25日

威海路步行街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7月22日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的6月2日为青岛市18岁成人节。

◆9月19日

青岛籍运动员李淑芳、杨劭琦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分获女子柔道63公斤级银牌和女子重剑团体铜牌。

◆11月16日

全国首家消防博物馆——青岛消防博物馆开馆。

水源地村民吃水困难

凉泉村位于崂山北部山区的月子口山口以东。村旁有一眼水质甘洌、常年流淌的清泉,因而得来一个美丽的名字“凉泉”。这里四周是山岭,中间有白沙河穿过,形成了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是个远近闻名的富庶村。最令他们自豪的是吃水,毫不夸张地说,吃完饭顺手挖个坑就可以洗碗。

1958年9月,为解决青岛市市民的吃水困难,市政府决定筑坝腰截白沙河,建设崂山水库。善良的凉泉人让出704亩肥沃的农田,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沃土良田,整村搬迁到山野上,居住到沟石垒砌的简易民房里。全村人只有土地303亩,人均不足0.2亩。山岭薄地,十分贫瘠。村民们守着剩下的200多亩贫瘠的山地,一遇天旱,村里的水井干涸,村民守着水库没水吃,需走一公里山路到井边挑水吃。

1999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时任早报(当时称“青岛生活导报”)摄影记者的张建华,结识了这些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村民,被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记者背负了一项连做梦都不敢想像的重任,就是想让这个贫穷山村里的1009名村民搬出山野住上楼房,走上靠劳动致富的道路。

在省市媒体随后的跟踪报道后,凉泉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刘承田四处奔走,市人大代表马鸿冰在2000年2月青岛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联合其他十多名市人大代表写出了议案 《关于要求市政府给予凉泉村库区移民搬迁受损补偿的议案》,呼吁市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凉泉村库区移民村搬迁问题。2000年10月,市委市政府在市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毅然做出决定实施凉泉村整体搬迁的工程。当年12月20日,凉泉新苑的11个楼座开工建设。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助,共收到捐款47万元。在各级人大的督导下,工程仅用了190天时间就实现了9个楼座竣工,2001年7月1日,凉泉村迎来了乔迁大喜。

但凉泉村搬迁的事并未结束,剩余两个楼座迟迟未能动工,2003年2月,马鸿冰在十三届人大会议中提出《尽快将规划中所剩两座楼座盖好,全面完成凉泉村民搬迁的建议》,随后数年不停呼吁,2006年终于开工建设。

村民拿到新楼房钥匙

经过本报连续报道和时任人大代表马鸿冰的多次呼吁,市区两级政府投巨资,2007年建成了占地面积58.2亩、11个楼座的“凉泉新苑”。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化率达48%,另外还有一座日处理150立方米污水的处理厂。

2007年6月23日,曾为青岛崂山水库建设做出了几十年贡献的青岛崂山凉泉村的329户1028名村民,拿到了入住新楼房的钥匙。至此,凉泉村的10年大搬迁终于圆满成功。本报以《“我们忘不了这一天”凉泉村民昨分新居》为题报道了这一喜事。

记者 孙静芳 张建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

□本报记者侯江宏通讯员赵峰吕宣龙“关于加强坊子新区...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凉泉村搬迁,凉泉村搬迁)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