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章丘新闻 > 正文

黄露泉老梆腔剧种发展与演变

来源:章丘晨报 2017-02-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文/侯启辉

黄露泉老梆腔剧种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人民群众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看法和观念的一种方式,山区群众用它来抒发着心中的情感,表达着自己的心愿和诉求。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世代文化戏曲的传承,人们在观看演出中,可以从表演者的动作、念白、唱词等各方面,体会老梆腔——章丘梆子带来的美感,带来传统文化的享受。

大山深处兴起文化剧种

文祖街道黄露泉老梆腔(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是流行于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明朝时期随山西、河北移民传入章丘文祖,又称东路梆子,在当地语言、民俗、章丘秧歌、民间音乐形式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把这种变化了的梆子腔称为章丘梆子。老梆腔声腔高亢激昂,颇具特色,是本土文化滋养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奇葩。

黄露泉村地处文祖街道东南方向20余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由于黄露泉村与外界交往甚少,没有受到外来戏曲演唱风格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章丘梆子——老梆腔演出唱调,保持了原汁原味独特演出特色,《天仙配》《送子》《双锁山》等多种剧目,在章丘南部、东部等地深受欢迎,妇孺皆知。

伴随着老梆腔悠悠的曲调诞生,在极其缺乏文化生活的山区村庄,形成了一种自发的演唱风格,村里大人小孩自觉不自觉的哼唱出几句经典台词。戏班传承是祖传形式,祖辈相教不绝,口耳相授。颇具演唱天才的老艺人李遵忠就是在父母和哥哥影响下学艺成才的。黄露泉这个小山村人人都喜爱老梆腔,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农忙之余大家都会团坐在一起,传唱着传统老梆腔,享受着500年不变的旋律。守着贫瘠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露泉村人,在农忙结束后才能练习唱腔,配合吹奏子弟班,为周边邻村村民举办办红白事唱堂会,得到乡里乡亲的尊重,得实惠,所以代代不绝,渐渐地黄露泉村的老梆腔有了名气。

漫漫岁月传承山村剧种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黄露泉人,传承发展着老梆腔,到附近村,演出传唱、自娱自乐。据老艺人回忆,老梆腔传承人已有15代以上,知名的传承人就有李金福、李凤亭——李云龙、李金德——李文英、李道武——李德昌、李恒诰——李遵举、李文芝、李久芝——李永芝、李遵忠——李斗芝等。学司鼓、打击乐,学曲牌、吹曲,自发成立剧团,培养演员,能文能武,能拉能弹,五百年来,可算是一个奇迹。老梆腔在最繁盛的时期,剧目发展到21处,主要有《三娘教子》《双官诰》《双锁山》《下南唐》《广武山》《盘山》《捎书》《武家坡》《坐曹府》《破洪州》《南阳关》《串龙珠》《天仙配》《织皇绫》《离别》《送子》《三报》《斩黄袍》《晨曲》《赐福》《封相》等。

20世纪40年代,由于处在长期战乱之中,老梆腔发展处在低潮。新中国成立后,老梆腔这个古老剧种焕发了生机。老梆腔剧团演出道具如刀枪棍棒、琴鼓衣冠都是凑钱购买的。文革以前,当时的黄露泉大队没有经费提供剧团演出,乐器坏了村民省吃俭用凑钱去张店购置,寒冬季节,大雪封山,三五少年凑了几块钱去张店买乐器。吃过早饭,一大早,步行翻越几道大山东行,到了张店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买完乐器后已经日薄西山,晚上借宿附近的火车站候车厅避风御寒,等明早太阳出来,西行回家。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黄露泉村老梆腔业余剧团演出技艺不断提高,日渐成熟。在剧团前辈的带领下,开始义务为乡亲们演出。每逢春节、重大庆典等节日,经常去邻村串演,在周边地区唱堂会。当时的戏班在文祖、胡山、普集等地区名气很高,妇孺皆知。1966年以前,老梆腔演出和传承从未间断。

文革期间社会动乱,黄露泉老梆腔剧团终止。改革开放后,村里老年人几次努力组班重聚重新演出老梆腔,终因诸多困难和种种原因未能遂愿。为保护该剧种流传下去,1994年,年过六旬的李遵忠老人同徒弟李斗芝整理剧目《双锁山》《送子》《全忠孝》等多种剧本,现在经抢救挖掘能演出的剧目有《双锁山》《全忠孝》《天仙配》《送子》《朱元璋寻恩黄露泉》,为老梆腔复兴打下了基础。

山村剧种迎来发展春天

2015年,济南市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属于济南市贫困村的黄露泉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在济南市环保局驻村第一书记李计珍的支持帮助下,黄露泉老梆腔重启挖掘整理工作,老梆腔剧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成为老梆腔发展的转折点。

由于老艺人大部分去世,多年剧团演出中断,也由于老梆腔曲调起伏大,调子高,缺乏童子功和几十年的练习很难唱出真正的老梆腔,造成新艺人青黄不接的状况。在驻村第一书记支持帮助下,村两委重新挖掘整理剧种,恢复黄露泉老梆腔剧团,招收新演员,进行排练演出。目前,黄露泉老梆腔剧团已经有二十多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职责分工,成长为一支正在走上成熟的业余剧团。已经整理出《天仙配》《送子》《双锁山》《朱元璋寻恩黄露泉》等多种剧本,已经开始排练演出。章丘黄露泉老梆腔剧种85岁的第十一代老传人李遵忠,具体指导老梆腔排练演出。在农闲季节,业余剧团人员聚集在一起,每天练习六到七个小时。

章丘市、文祖街道领导非常关注黄露泉老梆腔的发展。市文广新局等上级部门列入文化产业发展项目,给予大力支持,为老梆腔业余剧团拨付了资金,配置了演出道具,在老艺人李遵忠的具体指导下,李斗芝、李玉英等成为老梆腔剧团的演出骨干,培养了一批较为年轻的业余演员,成为老梆腔戏班的台柱子。

演员们开始演出,接待乡村旅游演出30余场,外出到官庄街道西八井、文祖等村演出,参加山东省文博会展演、章丘市文博中心演出,受到观众好评,老梆腔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也就是2015年这一年,文祖街道黄露泉老梆腔被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露泉老梆腔作为独有特色的章丘梆子地方剧种,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闻推荐

扑下身子加油干 开足马力谋实绩

本报记者刘玮玮张文豪通讯员刘旭董欣核心提示:在全市积极实施“一个目标、三个导向、五大战略”的背景下,作为旅游富市、生态立市的主阵地,山海天开启了新一轮加快改革发展的新征程。2月4日...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群众代表名单2017-02-05 00:00
昨日政协闭幕2017-02-07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黄露泉老梆腔剧种发展与演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