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忠
4月21日,山东省金乡县鸡黍镇镇长韩寒辞去现职。同一天,韩寒的父亲,济宁市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东亚也辞去职务。此前,有网友质疑韩寒是依靠父亲的关系,在三年之内完成了从科员到正科级镇长的“火箭式升迁”。济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说她的升职与她父亲有关,“只不过他父亲是个干部,但干部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升迁吗?”(4月25日《中国青年报》)
这位负责人的反问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都是升迁,凭什么对干部子女就另眼相看、猜个不休?但问题是,某些干部子女“火箭般的”升迁是否真的正常?其间究竟有没有外力的不正当干预?公众的质疑是否就是没有来由?
“干部子女正常升迁”毫无疑问应当“可以有”,事实上其中不少人的升迁也没什么不正常,不排除一些人对此有些反应过度。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本来“正常”的事何以出现了扭曲?
不能不说,公众的质疑,在很多时候确实很合理,针对的正是其间明显存在的不太正常的因素,诸如升迁程序存在瑕疵、公开严重缺乏等。而在现实中,“萝卜招聘”、“萝卜提拔”之类还是不少见,被猜疑对象遮掩起来的不堪也一再得到验证。耳闻目睹多了之后,对于一些正常的提拔,有的人也变得将信将疑起来。
这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公正必须是看得见的。让人雾里看花,即便再公正,大家也难免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而在逢官常疑的语境中,尤其需要通过阳光普照来自证清白,挽回颓势。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难免常常会被淹没在口水中。
“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说她的升职与她父亲有关”,这话听起来很合乎无罪推定的原则。但就当下的现实而言,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用看得见的公正证明“官二代”的升迁与上一代无关,或许更具可行性。公开透明、充分竞争,便是很有说服力的举证,锲而不舍地进行这样的举证,猜疑想必就会变得少起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这规定是何等之好啊!公开才会更公平,竞争才更利于择优。不折不扣地依照这样的原则行事,选出来的人何愁公众不认可?
打破论资排辈,破格提拔有作为、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拘一格用人,这实在是极好的做法,有利于减少僵化、增强活力。但正因为透明度的欠缺,使得这一做法的实施有时反而面临着阻力,动辄遭遇一些猜疑。所以,要让好事真正办好,就必须切实将选人用人彻底晾晒于阳光下。
应当说,在用人公开透明方面,有关方面已迈出了步伐,实施了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措施,取得了一些进步。不过,与公众的期待相比,恐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做的,无非是通过进一步的公开破除用人的神秘感,以及在更大程度上引入竞争,防止少数人选人和从少数人里选。
新闻推荐
2014 年以来,非法集资类案件呈现集中爆发态势,济宁市检察机关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始终坚持人员、精力、经费优先保障,积极探索创新办案模式,持续加大打...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