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尊广洪波立文春光
初冬的天气,凉意渐浓,但在金乡县的各大园区、项目工地、企业车间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到处激荡着发展工业的热潮,到处洋溢着振兴经济的激情,到处涌动着时不我待的崛起渴望。然而,也许你不会相信,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的“欠发达县”
建设园区,打造工业新“洼地”。曾几何时,金乡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干部职工工资均处全市14县市区最末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滑入全市县域经济中的“锅底”。
如何摆脱落后?一个战略性选择———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使“中国大蒜之乡”著称的金乡完成了工作重点转移。怎么着手实施?金乡紧密结合金乡产业实际,提出了“规划建设园区,向‘工业短板\’发起总攻”的动员令。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效益经营”,采取筑巢引凤、逐步开发、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集全县之智、之力、之才,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洼地”,让工业企业纷纷“流入”园区。短短6年的时间,金乡的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由原来单一的县经济开发区逐步发展成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进一步扩充了10个镇街产业园区,拉开了分布城乡、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新局面。
除此之外,金乡县还按照“产城一体、县域园区”的理念,以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信息产业区为基础,以10个镇街产业园区为补充,正在着力打造近2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
转型升级,支撑县域发展新动力。作为济宁发展高端化工的综合性龙头园区,济宁化工园区设立之初仅有民生煤化这一家企业。但是,金乡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按照产业链招商、生态循环的发展理念,引得外地企业陆续进驻化工园区。如今的化工园区企业一环扣一环,民生煤化的煤焦油供给科蓝煤焦化做原料深加工制成精萘等产品,科蓝煤焦化的精萘又成为另一家公司阳光化学生产高档颜料的原料来源。通过环环相扣,有效增加了煤炭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附属无机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除了上下游产业链的相互协作,单个企业更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民生煤化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被加工成合成氨、硝酸、粗苯、硫酸铵、硫黄,这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剩余废品的排放。
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金乡县每年安排近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借智谋发展,强力推进“人才特区工程试点”,引进一大批专家学者来金乡创业发展。目前全县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2个、院士工作站3处。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金曼克、金人电器和辉煌科技等一批本土企业和外地企业相继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9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三个生态工业园区集聚了全县70%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占到全县的90%以上。培植企业,助推工业升级强引擎。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行业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位于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鲁特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新购设备,扩大规模,延伸生产链条,打通了产业节点,形成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具备成套变电设备生产的企业。“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这一切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大企业培植战略。”该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说。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从普通产品加工到高科技产品,一条条转动的流水线上,无不跳跃着“工业支撑”的强劲音符,骨干企业挺起了金乡工业的脊梁。
近年来,金乡县为推进工业规模膨胀、提档升级,精心筛选36户重点企业列入培植计划,与企业签订“三年升级计划”承诺书,按照一个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一企一策一台账”,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努力打造主业突出、实力雄厚、行业领先的龙头型企业。6年来,金乡县销售过亿元企业增加了55家,有11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企业创建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金乡县初步形成了以民生煤化、黑猫炭黑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华光集团、成功科技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以如意印染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金乡工业崛起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显现。
新闻推荐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程建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春节以来,金乡大蒜市场整体购销平淡,价格小幅上涨。以红皮无芽一般混级蒜为例,监测数据显示,3月1日...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