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占先在讲述抗日故事。□本报记者吕光社尹彤
本报通讯员杨振华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能过上现在的日子多么不容易,应该好好珍惜。”在嘉祥县城的一个小区里,记者近日见到了87岁的抗日老兵周占先。
虽然早已过了古稀之年,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思路依旧清晰,说起日本鬼子还是义愤填膺。
“金乡惨案”激发他去参军
周占先出生于金乡县鸡黍镇的一个村子,虽然家境清苦,但儿时的他还是充满欢乐。然而,这一切都在日军空袭之后发生了改变。
1938年5月11日,日军飞机轰炸过金乡县城后,又飞临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鸡黍集上空。这天恰逢鸡黍集古会,集市上的百姓非常多。三颗炸弹丢下后,满地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和受伤群众。虽然没有亲历惨案,但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口中,周占先得知现场的惨烈。没多久,日军进驻金乡县,开始挖封锁沟,建碉堡,还到处抓人抢粮食……原本平静的村子变得满目疮痍,这一切让年少的周占先内心不再平静。
1940年,村里终于迎来了八路军游击队。部队利用当地有利地势,在附近十几个村子开展游击战,随着一次次的胜利,1942年游击队在金乡县邓楼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附近都成了解放区。为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形势,讲解战斗技巧,游击队在村里成立了抗日小学。周占先一听“抗日”俩字,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了。
在学校里,他学识字,了解当前的革命形势,也学会了遇到敌人后如何应对。正是因为那两年的学习,周占先原本模糊的想法变得明晰起来——参加革命。这一想法在他16岁那年实现了。考虑到周占先家人安全,部队领导推荐他去了金嘉济支队,从此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两次和敌人擦肩而过
金嘉济支队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嘉祥县。当时的嘉祥县是“三足鼎立”:支队所在的十几个村子是解放区,县城内部被日军占领,城南山区则是伪顽部队的地盘。支队只有300人,可仅伪顽部队就有1000人左右。实力悬殊,部队只能一边发动群众,一边进行游击战。不过,在经过几次漂亮的战斗后,部队截获了日军的一大批粮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我当时主要是在办事处工作,一线战斗的机会比较少。”周占先坦言,但在敌后发动群众,做好后勤工作也时常面临危险。其中就有两次,周占先差点就被敌人抓到了。
当时,支队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消灭了伪顽部队中黄团的200多人,还消灭了闫团的一个营,看到八路军势头正盛,剩下的闫团也举起了抗日大旗,加入抗日阵列。一下子,解放区就由十几个村扩大到了整个县。然而,有着土匪本性的闫团部队根本不是真心抗日,没多久就原形毕露开始和八路军对抗。
“我们去执行任务时还不知道这个情况。”周占先说,当时他和另外两个战友去仲山区检查粮食仓储情况,晚上就在附近的村子休息。当晚,闫团不知道怎么得知了消息,派了一队人到村里搜查。半夜被惊醒的三人赶忙分开撤离,周占先因为慌乱从村东头直接跑到了村西头一位老大爷家中。得知周占先的身份,老人二话不说赶紧让他躲到床上,装成老人的孙子。
“这被子里是谁啊,掀开我们看看。”“这是我孙子,孩子有点感冒,各位长官高抬贵手,别吓着孩子。”很快,闫团的人来搜查了。就在敌人打算掀被子的时候,被老人挡了下来。加上当时的周占先只有十几岁,而且很瘦弱,也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这才逃过一劫。“第二天,老人用‘土牛\’车推着几辫蒜,我们装作爷孙俩去市场上卖蒜,才顺利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回到支队。”周占先回忆。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说起当时的险情他还是心有余悸。“如果不是那位大爷,哪还有我的今天。”后来周占先和老人一家始终有联系,现在两家关系很好,亲如一家,每年过年过节都会互相走动。
那次过后,周占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情况。当时他和其他5人在黄桥村驻扎,熟睡中外面突然响起枪声,原来是日军和伪军来围剿八路军,进村时遇到民兵抵抗,双方发生激战。眼看敌人到了周占先6人所在的土楼里,还好他们反应机敏,从二楼跳窗逃走,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新闻推荐
□CFP供图在金乡县,检验员检查即将流入市场的原料蒜。新规要求,对食品药品等特殊行业,加大抽查力度。(资料图)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