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算起,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已连续7年下降。
“三年内全省棉花种植面积仍将处于下滑趋势,三年后或可迎来转机。”日前,省棉技站站长赵洪亮说。
据统计,国际储棉达到2300多万吨,国内储棉达到1400多万吨。“国内棉花储存量充足,大部分库存需要国内市场自己消化,得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赵洪亮说。
“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管理用工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棉花生产成本急剧增加,棉花效益低,棉农种植信心不足。这也是导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省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说。
而对老百姓来说,能见到效益,他们才会选择种植。“老百姓看重的是效益,什么效益好,老百姓种什么。”金乡县兴隆镇张庙村村民张杰说。
在赵洪亮看来,棉花的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们生产棉花的成本是巴西的两倍,每产一公斤皮棉需要20多块钱的成本,没有竞争力。”赵洪亮说,“技术进步,一方面要改良品种,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省棉花研究中心棉花育种专家张军认为,规模化生产是方向。“机械化播种、采摘有成熟的技术,而规模化生产是机械化的前提,小规模种植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张军说,“全程机械化,能有效降低劳动用工,减少劳动投入,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华金平认为,除了品种改良、机械化播收,播种前及播种后也应该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
在董合忠看来,优化布局很重要,黄河三角洲、鲁西南蒜棉种植区是棉花重点推广区域。“近几年,这些地区科技进步比较大。包括植保、管理等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去年机采棉模式种植16.8万亩,实际实施达到1.68万亩,今年会更高。”董合忠说,“政策和经济形式难以预测,应该在技术普及、种植引导上多做文章。”
新闻推荐
12月19日,眼瞅着快到了阳历年,忙活了一年的种植大户杜国忠仍然没法回家休息。原因是,他种的六万多斤胡萝卜堆在地里一直没人要。杜国忠是金乡县羊山镇杜楼村人,在梁山县韩垓镇包了几十亩...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