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宋忠修
当前,地域性特色农业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记者采访中发现,省内众多涉农企业虽是经营优良的实体企业,但土地多为流转而来,又缺少抵押物和固定资产,也都面临着规模化生产经营与资金不足的突出矛盾。
走进沂蒙山区,在这片并不适于耕种的土地上,不少人依靠中草药种植致富。“能人”张玉安就靠种植金银花起家。12月9日,记者来到平邑县铜石镇,见到了鲁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安,该公司从中药材加工到中药饮片,再到中药材提取颗粒物成药,而今发展到了有7家公司、3处产业基地的省级龙头企业。
“农民分散种植粮食卖价低,必须改变其种植方式。我们引导周边农民开展种植附加值较高的中药材生产,规模种植才会实现规模效益。”张玉安说。
回笼整合土地,建立标准化机制,张玉安牵头组建平邑县美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选定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几个品种,如徐长卿、丹参、金银花、山楂、侧柏叶等;为适应市场需要,鲁安中药又与农民协商成立了平邑县绿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预计种植规模翻一倍。近年来,鲁安中药引导驻地铜石、流峪附近3万多户农民种植、加工中药材,并与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合同,形成了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中药材种植模式。
但是,流转土地的租金、人工、化肥等样样需要钱,公司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扶持农户;筹建第三家中药材合作社也正需要资金。这时,金融活水的引入,为张玉安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6月,建行临沂分行到鲁安中药进行调研;8月,建行山东省分行贷款批复顺利到位;9月,顺利实现贷款投放。这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项目,投放给鲁安中药牵头的平邑县美康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作为发展基金。
统计显示,年初以来,建行临沂分行个人支农贷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共发放个人支农贷款109笔,总金额3746万元,比年初新增3030万元。
初冬时节,金乡大蒜交易旺季初过。在金乡县国际大蒜商贸城,运输大蒜的卡车仍是鱼贯而出。韩允其的金乡县东运进出口有限公司,就在大蒜商贸城里面。“大蒜价格波动太大,资金流动很迅速,非常需要资本支持。”12月10日,记者在公司见到了已经从事大蒜行业30年的韩允其。他的公司现有冷库洞22个,还有自己的保鲜大蒜加工厂、保鲜蒜米加工厂和一个化验室,在外贸出口创汇上业绩不凡。
多年来,韩允其深知金融活水的重要性。“2008年大蒜成灾,大量资金从金乡大蒜经济抽离,整个行业受到严重打击。”韩允其也不例外,2000万元信贷基本被抽空,只能凭自有资金及老客户苦苦支撑。就在2009年收大蒜急需用钱时,建行金乡支行的800万元贷款救活了公司。
“行情好的时候,金融机构都抢着放贷;行情不好了,能不抽贷就难能可贵了。金融机构能主动地、准确地对大蒜市场进行研判,在大蒜行业最低谷时为我们提供信贷支持,这种雪中送炭尤其珍贵。”韩允其说。
经过30年发展,大蒜成为当地主导产业,金乡及周边地区常年种植大蒜160万亩,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近70亿元。在金乡,像韩允其这样以大蒜购销、冷藏、加工和出口为主的注册企业已达600家。在跌宕起伏的大蒜市场,正是金融活水让蒜商们撑过了一次次“危机时刻”。
如今,建行济宁支行在支持大蒜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娴熟,自2013年5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首个信用贷专业市场平台——“金乡大蒜专业市场信用贷平台”以来,该行累计为40余家大蒜贸易的农户经营者发放信用贷款35笔,金额8500万元,现在有贷款余额的存量客户22户,贷款余额2720万元。在当前金融风险增加的经济下行期,虽然无须任何担保,但至今没有形成一笔不良。
新闻推荐
□记者尹彤通讯员苏培银报道本报金乡讯12月18日下午,在济宁市2015年度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金乡县广大人民群众对全县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名。...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