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实习生房廷廷记者孙丹青
你我与文明同行
创建美好济宁
时值盛夏,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烦躁,等公交车更是一件让人焦急又浮躁的事情。8月1日,记者在济宁城区部分公交站对市民候车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挤不上车,回不了家”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太白路上的一个公交站发现,站牌前有不少乘客在候车,几位心急的乘客干脆站到车道上,远远看到公交车驶来,立刻一拥而上。
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公交的樊先生直言:“不是不想排队,而是排不起。特别是早晚高峰,车上满满的人,不挤就上不去。加上没有人监管,大家就随波逐流了,自然就无法排队了。”
记者随后乘坐8路公交车,沿太白路经过4个站点,都没有看到市民排队等车的情景,公交站牌上也没有提醒排队的标志。随后,记者又分别乘坐4路、9路、18路公交车进行体验,发现只有在等车的人特别少时,人们才不会拥挤着上车,人越多,拥挤现象越严重。
“只要都排,我就排”
下午3时,记者来到人民公园站,发现站点的标牌很小,来回车辆很多,等待公交车的市民都站在一个小范围里。“排队得排多长啊,路上也排不开啊,不现实。你看这路多窄,往哪里排啊?”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如是说。“排队得让大家一起排,个别人有这个想法也实现不了,一来车都冲上去挤。”正在等待公交车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确实,排队可能会让上车更快更轻松,但是很难让大家都有排队的意识,只要他们都排,我就排。”
记者发现,市民等车的时候都坐在站点设的座位上,车辆一到便蜂拥挤上车,很少排队。在没有候车座位的站点,市民等车一般呈散点式站列。
■采访手记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如今,等公交车的人多见,但自觉排队等公交车的情景却不多见。炎炎夏日,排队上车可能上车更快,挤成一团不仅不文明,更会影响心情,文明排队应成为一种公众意识,同时,排队等车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构建和谐、文明城市,每一位市民都应从自己做起,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礼让一小步,城市文明才能前进一大步。
市民等车多不排队
新闻推荐
2210000本报为您“捎话”部门官员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本报记者将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各部门“零”距离接触。您有什么话要讲,或者...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