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2210000本报为您“捎话”部门官员
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每周一至周五,本报记者将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各部门“零”距离接触。
您有什么话要讲,或者您有什么建议要提,您可以拨打热线2231555或2210000,让记者帮您捎话。
■记者盖鸣霆
9月21日,济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济宁市卫生监督所做客“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就食品安全、餐具消毒、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等问题与广大市民开展交流。此外,上线嘉宾还就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外出就餐如何选择恰当的餐馆等问题做出温馨提示。
旅游景区餐饮行业检查成重点
据济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朱秀娟介绍,每年“两节”期间是餐饮消费的高峰时段,同时也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的特殊时段。特别是今年“两节”相连,假期较长,与以往相比更具特殊性。为此,从9月18日起,市局组织了检查组,开始对旅游景区的食品安全状态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局和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也纷纷行动,针对“两节”期间庆祝活动和公众聚餐活动多的特点,认真查找监管薄弱环节,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以餐饮集中区、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旅游团队接待单位、高速公路沿线餐饮服务单位,以原料采购、凉菜制作、裱花糕点制作、生食海产品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食品留样等为重点环节,以食用油、畜禽肉及其制品、月饼及地方性节令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强化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将注重使用快速检测设备进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筛查,对快速筛查结果不合格的产品,要立即停止使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此外,如果消费者发现餐饮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时,也可拨打“12331”向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假期外出就餐,遇事别忘维权
节目中,济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宁市卫生监督所的负责领导还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出行期间的安全,广大消费者要选择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环境整洁、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选择在路边露天无证摊点用餐,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市民就餐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餐前洗手的习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注意餐具卫生,就餐前要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干、涩的特点;未经清洗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食物残渣等。对于塑膜包装的套装小餐具,应注意观察套装消毒餐具包装膜上是否标明餐具清洗消毒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电话、消毒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尽量选择分餐方式就餐,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此外,消费者在餐饮单位就餐时应索取并留存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就餐后,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食物中毒典型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与就餐酒店取得联系,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要注意保留好消费凭证、病历卡、检验报告、剩余食品、吐泻物、排泄物等相关证据,避免因错过最佳的调查时机和无证据而导致食物中毒无法认定。
预防食物中毒,提前做好准备
中秋、国庆节期间既是广大市民亲朋团聚、共享轻松时光的好时机,但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主要原因是:天气逐渐转凉,食品生产经营者放松对食物中毒的警惕,而此季节食品又易发生污染,且腐败变质后感官异常的表现不明显,一些食品原料如马铃薯、豆角等自然毒素含量增加,一旦加工制作不当就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为此,广大消费者在选择菜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辨别食物颜色和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异物或异味,如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止食用。不吃河豚鱼、野生蘑菇等高风险食品;慎生食海(河)产品,不要为了贪鲜而生食,要尽可能烧熟煮透再吃;慎食小龙虾、四季豆中毒;注意饮食节制。
此外,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餐饮服务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同时做好中毒者的救治和善后处理等工作,努力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餐饮服务单位发现食物中毒,应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为了扩大单身派对规模,更好地服务都市青年,由济宁论坛(bbs.jn001.com)和济宁晚报组织的饭团交...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