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话说百年老玉堂(三)

来源:济南日报 2012-09-21 12:31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

上回书说道:冷长连前往南京收购药材差点赔干净时,因机缘巧合外加时来运转的在孙玉庭帮助下竟转危为安,回来后,他一方面图回报孙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是想给自己找个保护伞,在戴氏酱园出售时便怂恿孙家和自家联合盘下了戴氏姑苏玉堂,去“戴”字,从此开起了姑苏玉堂酱菜铺。一开始两家为了避嫌都不愿出人去管理,于是找了个代理人进行管理,可这位代理人呢手里没权,心里没底,两家谁说的话他都不敢违逆,造成酱菜铺经营受影响,委托代理的孙冷两家也是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代理人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最后,这位代理人在众人的排挤之下走下了历史舞台,该干嘛干嘛去了,他走了,酱园子咋办啊?

话说那是1827年的清道光七年,孙冷两家做了一个非常前沿的管理决定:经理总管制。这话放在现如今就是总经理制度,但说真的,人家那总经理制度做得真是非常先进,也非常靠谱,比现当代很多挂着“总经理”名头其实就是一业务员的含金量高多了,人那总经理手握实权,在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人家背后那俩投资者就是投资者,对经营上的事情完全“大撒把”放由总经理去做,跟现如今很多企业的董事长干着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着业务员的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是一种十分值得当代企业好好借鉴的企业管理模式……

放权,第一代总经理问世

梁圣铭是个什么人呢?他原是这酱园里的一名普通伙计,18岁进店,带他的师傅说他话不多,但却很通透,啥叫很通透,就是一点就通,或者不用点就能通。

传说他刚进店时还是个文墨不通的小孩儿,可他学东西学得很快,进店以后没过一段时间,就能3天看完一本书,2小时写上300个不同的字儿了。当然了,如果按照当代大学生的水准要求他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以他当时的水准而言已经是很不得了了。而且他也不是一步就做到了总经理这个职位,是先从一名普通员工升到账房,再从账房提拔为总会计。后来两家老板觉得这小子还挺懂事儿,在将上一任代理人彻底炒了鱿鱼之后,便召开了民主表决大会,让大家公推一位总经理出来,于是,梁圣铭在大家的一致推举声中顺利当选第一任总经理。

梁圣铭觉得能得到这样的机会真是祖宗坟上冒青烟了,自己家一直是穷困潦倒的贫农家庭,这好家伙一下越为金领小资了,简直是兴奋得不得了啊!那光兴奋肯定不靠谱,还得来点儿实际的,保住自己的职位,也得对得起两位东家对自己的另眼相看,感谢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感谢“CCTV”、“MTV”等各种TV……呃,扯远了,言归正传,如何保住自己的职位呢?梁圣铭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首先是在产品上搞好创新,其次是在管理上进行岗位细分,然后是在制度上提出分红晋级,最后是在经营上面不择手段,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

创新产品,创制红方豆腐乳

上任以后,他一面改良技术,更新设备,一面偷学人家苏州潘万成酱园的红方豆腐乳的做法。他心想:别人会不如自己会,与其以后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去苏州进货,还不如自己学会了自己做,大江南北,咱啥材料搞不到?说干就干,在自家园子里他专门安排了一名非常精明的店员到苏州潘万成酱园去当学徒,但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被人家发现自己“想入非非”,他非常明确地警告了前去学徒的店员一定要装成哑巴,让对方掉以轻心,就算真被抓到偷学技术了,也不至于太惨。果然,这位店员装了一年的哑巴,偷学来了制作豆腐乳的全部技术,味道还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回来后,梁圣铭对其大加赞赏,又是加薪又是升职,从一名普通的店员升职为一名手底下带着20几个徒弟的“大班”,放在现在就是车间组长。随后,他又派了另外两名伙计到济宁的陈记保学习保和堂的金波药酒制作技术,并在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配方,生产出了味道更好,更受群众欢迎的金波药酒,并在

后来发展成为一方之名酒。

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第96回中曾赞誉其为“天下名酒”。据说,这种酒的制造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要说起来,这梁圣铭还真是个很有心的人,他仔细钻研了人们的饮食品种和生活习惯,精心编写出了400多种菜谱。为了研制和保存各种产品配方,他还悉心编著了如今早已失传的《生意论》一书。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姑苏玉堂先后创制出了状元红、苹果绿、木瓜、佛手等十几种露酒和什锦、八宝、酱瓜、香干等多种酱菜。

量才使用,按劳分配外带升职加薪

梁圣铭最大的一个创举就在于“量才用人”。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店员可能熬一辈子也就只是个普通店员,无论你多么有能力,无论你多能吃苦。

可能因为他自己就是被“不拘一格降人才”选出来的总经理,对于下属的安排梁圣铭的思路显得相当开阔。他根据每个员工的才能和表现合理给其分配岗位,对一些在原来岗位上干得不合适的人毫不客气的请君下台;表现出类拔萃的,如同上文所述者,伙计也可以被提到“大班”等领导岗位上;还有一些员工则是按照技术水平和劳动表现定岗定级,工资都按级别发放,同时按照级别的升降适时调整工资幅度。这和现当代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薪酬制度几乎完全一致。可以想象一下,在3个世纪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想到了采用这样前沿的人事薪酬制度,其眼光是多么的超前!

除了在薪酬制度上的前沿表率,在公司制度的公示方面玉堂也远远走在当时的各行业之前。当时,梁圣铭采用的“规矩牌”制度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制度上墙一样,悬挂在园内的各个墙壁上,以供员工时时观览,刻刻警惕。这些严格的制度,规范约束着员工的行为,但按品级实行的全员分红机制却又时时刺激着员工的斗志。

所谓分红机制就是对员工进行考核,按照公司的业绩给予一定的分红奖励,即使在现代也不是谁都有那么大的手笔愿意把自己的公司业绩平分给打工者。

而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这种很严谨的考核体系,经考核晋级的员工不仅工资可以上调,红利也可以得到提高。而如果因为干的不好降了级,那工资和红利也会随之降低,这种办法对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很见效。

多元化经营,不择手段的牟取暴利

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仅是靠着规规矩矩的发展某一类产业是很难成功的。大多数生意人的背后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当代人的咱就不说了,玉堂酱园的这位当家人梁圣铭却是一位难得的奇才,可当得上“奸商”二字!

在做酱菜的同时,他还大搞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买卖,囤积居奇,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现在很多被热炒的“三七”、“大蒜”啥的,跟人那时候一比,全是玩剩下的玩意儿。传说,他曾一次购入粮食达3000石(每石相当于现在的300斤);每年都要从嘉祥等地收购大蒜20到40万斤。

在囤积居奇买卖粮食的时候,他还主持发行了钱票,流通于济宁城区。这要搁在现在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就相当于民间融资啊!那他要是跑了得祸害多少的劳苦大众啊!

可人那时候愣是靠着企业的声誉把这事儿干起来了!说干这事儿还有个由头,主要是梁圣铭眼看着园子发展需要资金,两边东家这时候又都不肯出钱,咋办?没办法,你们让我自己干,那我就自己干,话说很久以前,他曾听一位商户说过:“信誉好、产业大的商家遇到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可以采用向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筹措。”换言之,就是向百姓出具银票,提高利率,吸引民间融资。可咋让老百姓把白花花的银子掏给他玉堂呢?他想了个辙,只要拿着他玉堂酱园的钱票满12个月即可得企业红利,满三年兑换完本票。不愿兑红利者按年息5分转为钱票,可在市场上随意购买需要的货物,被兑换货物的一方亦可拿着钱票到玉堂酱园所属的门市柜台上兑换成银两。这样一来,他家的钱票就成了一种能够流通的“钞票”,人们把大量的黄金白银存进了玉堂。很快就为酱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后盾。

据说,在梁圣铭经营期间,姑苏老玉堂的酱园占地面积达40多亩,增加设备20余处,增加房屋数百间,增加员工200多人,最多时竟达到300人左右,酱园内经营的产品增加到了50余种,年销售额达10万多吊,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总额达到39万吊(合银2万两左右),使孙冷两家的资本金增长了20多倍。自此,玉堂从一个民间的小作坊发展成了济宁独一无二的大字号。

然而,再勇猛的将军也会老,再英雄的战士也会死,梁圣铭总有垂垂老矣的一天,自然更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天,当这一天来临时,玉堂是否还能维持它当年的盛况?这之后,玉堂的历史上又书写出了哪些传奇?又有哪些人在历史的舞台上窜跃蹦跳,或把它拉出泥沼,或将它推进深渊呢?且听下回分解。

此匾为玉堂酱园金如意葫芦招牌。据史料记载是为防伪而制作的招牌,现仅存两块。正反面都有文字即:进京腐乳、各种小菜、家园伏酱、五香茶干。

新闻推荐

维修基金到位房屋却难修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张昭晖孙丹青过了5年保修期,家中房顶出现漏水,家住市区府河小区的王先生等3家住户申请使用维修基金修房顶。今年4月底,总计1.6万元...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话说百年老玉堂(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