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智熏“黄鼠狼”成功偷袭鬼子炮楼
■记者山进摄影记者刘传伏
烽火年代,抗战岁月。在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里,抗日战士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心怀一腔报国热血,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浴血战场、奋勇杀敌,他们的英雄壮举,让世人永志难忘。今朝,虽然历史的天空暗淡了刀光剑影,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仍须后人铭记。目前,济宁市还有不到20名抗日老战士健在,他们的经历就是一部日军侵华的活历史,是国家的宝贝、国家的财富。
军队离休干部汪甦今年已经87岁,原新四军老战士,除了耳朵有恙外,身板硬朗、十分健谈。回忆当年的抗战岁月,汪甦老人语气坚定、情绪高昂,一幕幕抗战往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从放牛娃到卫生战士
1940年,汪甦在自己当游击队长的叔叔和地下党的表哥的引导下,放下甩了八年的放牛鞭,参加了新四军,最初被分配到新四军五支队老八团三营。部队首长见他年纪小、个头矮,长得机灵,就让他到通讯班当了通讯员,半个月后,被调到团部跟随译电员孙正英同志当勤务员。团部的同志大多是知识分子,热情鼓励他学识字、学文化,在他们的熏陶和教导下,汪甦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认字。由于他学习用心,进步非常快,一九四一年夏天就被送到医官处(卫生部卫校)学习。张云逸师长的儿子把用过的初二课本借给他学习,汪甦也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白天,他用树枝在地上划;夜晚,他在煤油灯下刻苦的学,没多久,他就能读懂当时出版的《淮南日报》了。
即便付出如此大的努力,他的文化基础与卫校的其他学员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写字速度慢,跟不上课堂记录,学习倍感吃力。鉴于这种情况,校领导决定让他退学,跟他们当勤务员。但是,此时的汪甦已经深深爱上了医学专业,不肯轻易放弃。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听课,学习医疗知识。1943年初,领导被他热爱学习、热爱医学的恒心所感动,调他到东分区卫生部的卫生训练队学习了半年,随后安排他到盱加支队独立二营任保健员,主要任务是给战士们作医疗保健和讲卫生课。从此,汪甦开始了他长达40多年的卫生战士的生涯。
献妙计智熏“黄鼠狼”
1944年春节前夕,不满十九岁的汪甦便迎来了入伍以来的第一次战斗。在盱眙县城内有一座日本鬼子修建的炮楼,支队领导得到消息,年三十晚上鬼子要外出执行任务,炮楼内只留40多名伪军驻守。这帮伪军的头目是当地一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恶霸,老百姓提起他来,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支队首长决定在大年三十晚上实施偷袭行动,打掉这帮鬼子和伪军。支队出动了一个半连的兵力,其中一个连打外出的鬼子,半个连负责攻打驻守炮楼的伪军。汪甦被安排到攻打炮楼的队伍里当卫生员,由一名姓朱的排长指挥。
除夕之夜,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把悄悄这座炮楼包围了起来,朱排长一声令下,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先是在机枪的掩护下靠近炮楼大门,然后用油锤(大铁锤)将大门砸烂往里冲。但敌人密集的子弹和不断投下的手榴弹使他们无法进入。朱排长不幸负伤,改由一班长指挥,当汪甦为朱排长包扎处理伤口时,敌人的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散开的弹片崩伤了他的脸。这点小伤汪甦未放在心上,看到炮楼久攻不下,他的心里十分焦急。汪甦快步跑到一班长身边说:“班长,这样打不行,换个法子打吧!”一班长问他有何主意。汪甦说:“我在老家熏过黄鼠狼子,用稻草和辣椒壳子点火熏,很管用的。”一班长一拍大腿说:“好办法!”于是命令战士们就近弄来些稻草和辣椒壳子,堆放在炮楼门口,在汪甦的指挥下点燃后再不时的泼些水,滚滚的浓烟顺着炮楼的楼板缝隙向上涌去。不一会儿,敌人的机枪哑了,也不再扔手榴弹了,估计他们正在里面忙着捂着鼻子喘气哪。这时,从炮楼的枪眼里挑出了白旗,全部伪军举手投降。
战斗结束后,部队缴获了40多条枪和大量的弹药、食品。上级首长为了表彰他们,授予一班长“战斗模范”称号。同志们向上反映:“战斗是一班长指挥的,但点子是‘汪小鬼\’出的,功应当记到‘汪小鬼\’身上。”于是上级领导又增补了一个名额,他和一班长同时被授予“战斗模范”称号。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李姣昨日,市区国光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10000称,在济宁火车站立交桥向南200米有一个污水坑,每天源源不断的向外流污水,导致...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