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张昭晖周远
9月21日晚20时,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菩提东行》首演仪式在兖州兴隆文化园菩提剧场上演,山东省、济宁市及兖州市有关领导、该剧主创团队、全国各地著名旅游园区负责人以及国内外旅行社代表应邀出席。
2008年的秋天,此前一直沉睡于兖州市兴隆塔地宫内的佛教圣物佛牙、舍利子现世,在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4年之后,一部以此为背景打造的鸿篇巨制隆重上演。据了解,《菩提东行》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主创,依据2008年兴隆塔地宫出土的“安葬舍利纪事碑”记载内容,讲述了公元970年,西域于阗国高僧法藏法师护送49枚释迦牟尼佛祖真身顶骨舍利敬献大宋王朝,被宋太宗赏赐,并留在山东兖州大兴隆寺的故事。全剧以七幕音乐剧的形式描述并阐释了对信仰的坚持与追求、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等主题,展示了北宋时期的历史风貌、风俗民情。剧中人物表演细腻、丰富,背景音乐直指内心,在引发净化心灵、回归本心效果的同时,也表现了兖州作为儒文化发祥地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端信传统精神。此外,《菩提东行》在舞美设计上首次采用了室外九度倾斜舞台、双巨幅LED屏和3D舞台,营造出更强的震撼感和高科技声光电形成的视觉冲击。
在4000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与个性,塑造出了一种独具韵味的“兖”文化。如今,“兖”文化的精髓也融入到《菩提东行》这部剧中,一起表达给观众,并向世界传播。
演出当晚天空飘起小雨
降雨不“降”市民观演热情
■记者张昭晖周远
21日晚19时30分,兖州的天空飘起了小雨,然而,市民观演的热情却没有因降雨而减弱。记者在现场看到,此刻已经有不少市民进入观众席落座,其中多数观众没有带雨具。“这场演出从去年夏天就开始宣传了,等了一年多,说什么也得来看。”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她之前看过天气预报,预报当晚有可能下雨,她也听到了演出可能推迟的传言,不过李女士还是提前半小时来到演出现场。“演的兖州自己的故事,这才是这场戏最大的看点。”张先生告诉记者,演出的票很难弄,为了拿到一张门票,不少人托关系、找熟人费尽周折,张先生的票便是从省外弄来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兖州人,张先生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祝愿。“兴隆文化园现在已经建得很漂亮了,等它建好了,一定会是兖州的标志建筑。”
《菩提东行》将丰富兖州旅游
未来将刺激文化旅游市场井喷
■记者张昭晖周远
在《菩提东行》大型实景演出首演结束后的第二天,济宁市政府、兖州市政府、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公司联合召开了兴隆文化园同业推介会,在推介会上,有外媒提问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本次演出中所体现的佛教文化如何与商业相结合?会否出现不和谐的因素?梅帅元回答说:“我所打造的这场演出是一场佛文化主题演出,它其实是一场旅游类型的演出,我并不完全把它理解为是佛教文化。”
在推介会上,济宁市副市长田志峰介绍:“昨天我们一起观看的《菩提东行》,不仅是一台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也是丰富兖州、济宁旅游内容、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产品,这种从点到产业链的演进路线,在未来形成一定格局后,通过实体项目联动,势必刺激文化旅游市场的井喷,其反哺能力将大力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这样一台节目应该成为人们来兖州旅游地目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看点,就如同大家去泰山是为了看《封禅大典》一样,以后人们来兖州可能就是为了看《菩提东行》这样一个节目。
兖州市市长董波则认为,要把这样一个大型的实景剧既融入文化的成分,又不至于沦为伪佛教文化的文化产业,并进而将兖州打造成旅游焦点,以目前的情形而言还是很难企及的。
梅帅元在记者就佛教文化产业与商业并存如何实现共赢一问作答时说,做这样一台演出是积功德的,“我们赚钱,但取之有道,不会从中牟取暴利。”他说,“我们做了长期打算,是准备把这台演出打造成为山东的‘儒释道\’经典文化旅游线路来推介的。”
活动的最后,兴隆文化园与大麦旅游演艺、河南旅游集团、凯旋国际旅行社驻韩国办事处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他们纷纷表示:《菩提东行》的上演弥补了兖州夜间旅游的空白,实现了文化与历史的对接,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将成为兖州、济宁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对该项目一致看好。
7位主角登场亮相
台上的释迦牟尼像和演出人员
女艺人与傻子的对话
为救法藏而死的小贩妻
女艺人与乐师表演魔术
本版摄影:记者刘传伏
新闻推荐
■记者山进每年的中小学生新生入学都是社会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发展和学校规划建设不同步,催生了家长择校热,孩子入学难等诸多问题。在...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