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敦亚通讯员李辉
今年,济宁高新区继续办好以“十件实事”为代表的一系列民生工程,促进财政投入、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向改善民生倾斜,构建高水平、均等化、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市民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十件实事分别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资助各类学校、幼儿园家庭困难学生5000名,加强校园平安建设,为辖区中小学幼儿园配齐安保器材;基础养老金提升至每人每月95元,保持全市领先;优化公交线路工程,开通高新三线(科技中心到市区线路),并优化现有公交线路;加快推进建设丰泰园、金色嘉苑、杨桥、仁美、开源(十里营社区内)等五处农贸市场;新增放心早餐网点20处;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进行免费筛查,筛查病种由4种扩大到29种,建立城乡适龄妇女免费专项健康查体(宫颈癌、乳腺癌)长效机制(每两年一个周期);科技新城图书馆、影视馆和体育馆年内对公众开放,在社区大力开展文体惠民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科技园区、新型社区等重点部位和新修的主要出入路口增加治安卡、电子卡口10个及视频监控点626个,增设两处监控平台,实现无缝隙边设卡;构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大力鼓励自主创业,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创业就业,年内免费培训2000人次,实现创业就业1000人;取缔小型燃煤锅炉6台,做好已取缔(改造)39台锅炉的重点监管、防止反弹,对商混站进行扬尘治理,落实在建工地及新开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止措施,并做好监督管理,并制定运煤车辆区内行驶路线,落实6处车辆限行标志,取缔120处非法煤、灰堆场。
新闻推荐
节后“全家福”走红市民感慨时间的每次温馨定格■本报记者石晶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让人印象深刻,而晚会屏幕上晒出的大萌子与萌...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