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那些曾经吃着糖葫芦猜灯谜的孩子们早已经长大了,那些吸着旱烟憧憬着未来的长者更是渐渐老去了。可是,那些年热闹欢腾的元宵节记忆却还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每每回忆起来,依然会感觉到阳光晒在棉被上的味道———温暖而稳妥。即日,本报就推出《印象元宵节》特别策划,让我们一起伴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重温三十年前的元宵节盛会,然后在似水年华里找寻那一段段最美丽的往事……
策划:盖鸣霆供图:李军
黑白照片里的元宵记忆
老摄影爱好者相机里的元宵节
■本报记者李姣
老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他的相机里记录着30年来的元宵记忆。其中,最令老李难忘的莫过于人民公园举行的首届元宵节灯会,那时公园里造型各异的花灯、丰富有趣的灯谜,还有从十里八乡赶来看花灯的市民们,那次盛况空前的灯会,成为许多老济宁人记忆里开心的一幕。
首届元宵灯会,鞋子挤掉了好几筐
“提起印象中的元宵节,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30年前人民公园举行的首届元宵节灯会。当时公园里挤满了人,灯会结束后,地上全是挤掉的鞋子。”老李告诉记者,当时从公园入口走到出口需要两个小时,很多都是一家老小一起赶来看花灯,从下午4点多就开始有人入场,到晚上12点人潮才渐渐散去,连续好几天场场爆满,热闹的场景让他至今无法忘怀。“那时,一盏盏精美绝伦的花灯让不少人流连忘返,有电动的、还有动物造型的彩灯,特别是这些花灯倒映在公园人工湖里,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当时山上山下全是花灯,约有二三十盏,在当时来讲这已经是最大规模的灯会了,参加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
黑白照片里的“热闹景象”
当年刚参加工作的老李对摄影非常感兴趣,经常拿着父亲的海鸥牌相机到处拍照,参加完第一天的元宵灯会后,美好的场景让他很受感动,想要用照片来记录下这个场景,第二天便借了父亲的相机再次参加了人民公园的灯会。“当年用相机的还很少,在我拍照时,来往市民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手里的相机。”老李告诉记者,当时他月工资20多元,一卷黑白胶卷就2.5元,当时买了两卷,拍出来24张照片,但因为首次拍摄夜景,没有掌握好曝光量,只有少数几张拍摄成功。
采访中,老李拿出了他珍藏的一本相册,找到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你看这张照片,就是当时人们猜灯谜时拍的。”记者看到照片上的一家三口正指着花灯上的灯谜在讨论。虽然这些黑白的老照片边角已经泛黄,但却记录下了当时人们欢度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
相册里,30多年的元宵节“记忆”
在老李的回忆中,30年前在人民公园首届元宵节灯会结束后就再也没有举行过那么多人参加的灯会了,之后的几年每到元宵节各个街道社区都会举行小型灯会,虽然规模不大,但十分热闹。“以前没有电视,所以只要哪里举行活动,都会吸引很多人参加。”老李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后,元宵灯会转移到了古槐路,每到临近元宵佳节,路两侧都会摆满各种花灯,这时的马路上就变成了步行街,市民们在街上慢悠悠地欣赏花灯。“后来有几年灯会转移到了红星路,但2000年后灯会就没那么热闹了,2006、2007年的时候在儿童乐园还举行过几届灯会,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元宵节灯会的身影了。”
老李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少有元宵灯会,但前几年的焰火晚会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元宵节当天,济宁的夜空绽放着美丽的焰火,吸引着许多市民的目光。“我还记得当时为了拍摄一组焰火的照片,爬到6楼房顶,可以说是冒着危险记录下了这美轮美奂的场景。”老李拿出在08年拍摄的元宵节焰火的照片告诉记者。
1984年首届大型元宵节灯会
元宵灯会上人山人海
照片中的小男孩你还记得那年的元宵节吗?
■记者苏茜茜
泛黄的老照片中,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正骑在父亲的肩上,瞪大了眼睛张望着。在父子身旁,还有很多人。其中映入照片左侧的男子,虽然只露出了半边脸,但咧开的嘴角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张老照片摄于1984年人民公园元宵灯会上的一幕,拥挤的人群、开心的表情,现场看起来好不热闹。流光容易把人抛,但有些瞬间、有些故事总会不经意间把我们的记忆牵引到从前。当时照片中的小男孩早已步入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又或许他自己的孩子也如当初他的模样。再看这张老照片时,不禁想问,“照片中的你,还记得30年前的那个元宵节吗”?
1984年人民公园元宵灯会上的一幕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中国自古有句老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讲的就是“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个老理儿。售楼人员,这个曾在中国经济形...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