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乾通讯员李涛杨雪梅
因手头缺钱,一男子以到石料厂作业为名诈骗了某机械厂的两台装载机,把机器以50万元的价格卖掉,随后带着钱逃之夭夭。可是,在外逃跑的日子很不好受,每每想到家里的妻子和孩子,该男子都很后悔当初的做法。回到济宁正准备自首时,民警却快一步找到了他。
去年11月,李旭以到石料厂作业为名与济宁市某机械厂签订购销合同,花费50多万元以每月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两台装载机。到还款日时,该厂发现李旭没能按时还款,通过GPS定位器也查不到机器的位置。该厂负责人说:“李旭私自拆除定位器,导致我们厂对这两台装载机失去监控,一个月了,还是联系不到他。”今年3月初,任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在旅业系统报警平台上发现入住在某旅馆的李旭是网上在逃人员,根据系统显示信息,会同长沟派出所第一时间赶到某旅馆,将正准备淋浴的李旭当场抓获。
李旭说,购得两台装载机后,他马上以50万元转手卖给其他人,并且私自将GPS系统拆除。之后,采用快速、跳跃式的逃离方式,趁夜逃离济宁,先后在安徽、山东德州等偏远地方停留。期间,李旭如惊弓之鸟,心理极其恐惧。
办案民警多次走访向他的家属进行耐心规劝,希望动员李旭主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在家人的规劝下,李旭心中那份潜存的良知慢慢浮现出来决定回来自首。回到济宁后,他先找了个地方住下,本想第二天去自首,没想到当天晚上,警察就来了。(文中人名为化名)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赵豫如今,很多人都离不开眼镜,它和一些生活用品一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眼镜店,您是如何选择...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