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樊娜娜
虽然给孩子备齐了吃喝和学习用品,可很多家长还是面临着孩子讨要零花钱的问题:不给吧,总觉得犯不上因为一点小钱伤了孩子的感情;给吧,又怕孩子养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享有自己的零花钱,老师们觉得家长虽然不能把钱管得太死,但绝对不可让孩子随心所欲。
在小记者家长QQ群里,小记者家长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家长“淡淡花香”:我有一困惑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小学生该不该给零花钱?
此题一出,家长群里的家长们纷纷接招:
家长曹妈妈:我认为可以给,但是要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比如做家务、做好事等;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用好零花钱,让他们慢慢学会理财。
家长“海鸥”:零花钱可以一月给一次,不要多给,让他们学着怎么用这些零花钱,怎么处理剩下的零花钱,慢慢培养他们的财商。
……
对于家长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我们邀请了济宁市霍家街小学的李文玲老师谈谈她的看法。希望从这个案例中家长获得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小学生消费多买零食
记者在某小学门口观察到,随着学校大门缓缓打开,孩子们蜂拥着走出校门,队伍刚散开,一些孩子就扭头朝着附近一家小门脸跑去,一些孩子则拉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爷爷奶奶。不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小门脸走了出来,手里却已经多了一些花里胡哨的袋子。“辣条,我最爱吃辣条了,虽然很辣,可吃得很过瘾。”一个名叫一一(化名)的孩子对记者说。
一一的爷爷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儿媳工作忙,平时都是由他接送孩子。别看回家吃饭吃不了多少,可每天放学时她都要这要那,“今天是两袋辣条一根肠,每天都不断顿,一个月下来100块钱打不住。”
记者走访部分小学生、家长后发现,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很多人都是学校附近小商店的常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一些小零食,此外,玩具也对男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李文玲老师建议家长,孩子们在上学的过程中,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需要带零花钱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的物品家长都已经准备充足,孩子们自己在学校确实也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而学校周围却有很多小摊,那里出售的大多是三无产品和一些垃圾食品,这些产品与食品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孩子如果长期购买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百害无一利;同时经常在学校门口用零花钱购买这些东西,孩子不懂行情,容易受骗,同龄孩子之间还会养成一种攀比的心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有钱、经常花钱,容易遭抢,影响孩子的安全。总而言之,孩子在上学期间没有特殊情况还是不带零花钱的好。“如果孩子有意或者有必要购物,家长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购物,这样还可以通过对比,让孩子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孩子花钱家长要多引导
李老师认为,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需求,购买书籍、交际,还是日常开支都需要零花钱。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不乱花钱,避免孩子随心所欲或者养成乱花钱的毛病,但也不是说一分钱也不能给孩子,不妨一个月固定给孩子5元、10元的零钱,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买,什么样的东西不能买,让孩子记录下每次消费详情,做到合理消费。父母在零花钱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到少给钱,多引导。引导孩子合理赚取更多的零花钱;让孩子学会恰当支配零花钱,不乱花钱;从实际出发,引导孩子不在花钱上张扬炫耀、盲目攀比,过度消费;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和应用,正确使用零花钱,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记者发现,在小记者家长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存在空白。什么是财商呢?我国著名财商教育专家汤小明解释说:财商是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告诉孩子不要乱花钱,把收到的压岁钱存银行等等一些行为都属于财商教育的范畴。对于我们小记者团的“跳蚤市场”活动,家长也没有说耽误孩子学习或是不务正业等,而是都表示非常支持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家长都表示,这类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理财,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武良路实习生李胜男今年3月5日是第51个“学雷锋日”。当天下午,在市区古运河畔,由市慈善总会发起的“保护古运河从我做起”...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