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昭晖摄影记者刘传伏
刚刚结束的省运会拳击预赛,当运动员进出赛场时,他们身边都会伴随着一位年轻的小姑娘,她们手持写有运动员所在地市的标牌,走在运动员身前,引领运动员进场,比赛结束后,再把运动员带回运动员通道。她们便是此次比赛的内场引导员,省运会男子拳击预赛,这一岗位全部由志愿者担任。统一的着装、甜美的笑容、礼貌的举止,这些都让她们成了省运会拳击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鲁宁是四名内场引导员之一,今年20岁的她是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去年12月份,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首批省运会志愿者选拔,王鲁宁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省运志愿者。由于首个项目在全民健身广场举行,根据志愿者按照比赛地点就近分配原则,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便成了拳击预赛的志愿服务主力军,而王鲁宁也成了备受同学羡慕的“幸运儿”。据王鲁宁讲,她班上有五十多名学生,这次当上志愿者的就两个人,回到学校,她们的志愿者经历也成了同学们课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在体育馆里都些干什么”,“当志愿者感觉怎么样啊”。用王鲁宁的话说,工作虽然简单,做起来却不轻松。
王鲁宁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拳击比赛,赛场引导这种工作,自己也是头回接触。“很多东西都要自己摸索,还好平时课上学过礼仪,像文明手势文明用语之类的,现在都能用得上。”一天下来,三四十场比赛,王鲁宁和她的同伴们需要来回往返于拳台和运动员通道之间,一连工作六七个小时,累了就在场地边上倚着墙休息会儿,一天比赛结束,回到学校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简单收拾一下,一觉醒来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参加省运会志愿服务,算上前期培训,王鲁宁大约耽误了一周的课程,志愿服务工作一结束,她就要回学校抓紧时间恶补。对于这次难得的经历,王鲁宁也是非常看重,“省运会在家门口举行,作为济宁人,肯定要为省运会出些贡献。”同时,参与省运会志愿服务,也让她接触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待人接物上怎样能做得更好。王鲁宁告诉记者,以后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再次参与进来,让自己得到更全面地锻炼。
拳击赛场上的志愿者引导员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芳文/图你会因为某个饭...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