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
一首名为《机器铃砍菜刀》的歌曲让济宁小伙子张卫在网上爆红,同时更让他的济宁方言说唱受到了热捧。一时间“真是味儿、今每、哎乖、颠憨”等一系列原本让80后、90后淡忘,让60后、70后觉得过时的济宁方言,在网络上大放异彩。甚至北京、天津、湖北、新疆的网友为了听张卫的歌曲也开始关注并学习济宁方言。或许,把《嘉祥人》、《济宁坏孩子》这样原创歌曲变成无数人音乐收藏夹里的歌,这是辛勤付出后能预料的欢喜,但是把自己一个人对于家乡的爱变成了千万粉丝对于济宁的爱,这的确是一种意外的收获。这份收获,张卫这个自诩“坏孩子”的80后小伙功不可没。可是,种种赞誉的背后,藏在这个“坏孩子”心里的却不仅仅只有骄傲。还有很多来自故乡的温情与酸涩,而这些,恰恰是很多人不懂的……
翻过几座山,趟过几道湾对嘉山祥水的思念没有变
“唉,美女,恁家是哪里哩?俺家是北京嘞。帅哥,恁家是哪儿嘞?俺家是嘉祥哩!嘉祥是哪儿啊?嘉祥你都没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嘉祥……”相信不少喜欢张卫的人都听过这样一首方言说唱《嘉祥人》。在这首歌曲里,他对自己的故乡不吝赞美,大声说道:“这里是石雕之乡,这里是鲁锦之乡,这里是唢呐之乡,这是曾子的故乡……”从武宅山的武氏祠到城南的青山寺、从蒙山公园儿到地摊儿的套圈的小孩儿、从朱楼的驴肉到马村的煎包、从纸坊的肠汤到倪家的拉面,甚至鲁H9打头的车牌、0537的电话区号、272400的邮编,张卫在这首歌里全都一一呈现。
张卫告诉记者,来到部队后他创作的歌曲很多,也曾登上央视的舞台。可遗憾的是,他的这些歌曲,家乡人却大都没有听到,甚至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没听几首。因此他觉得很有必要写一首赞美家乡的歌,而且就用家乡的方言描绘家乡的美,不为别的,就为家乡人能喜欢。张卫说:“说实话,原来创作歌曲全凭灵感,大都是一两天的时间甚至一晚上的时间全部完成。可是,这首《嘉祥人》我却写了一个多月,生怕哪里漏下点什么,生怕嘉祥的一山一水不能在我的歌里描绘得淋漓尽致。”“翻过几座山,趟过几道湾,对嘉山祥水的思念没有变。吃过几碗饭,流过多少汗,用勤劳和朴实打招牌做典范……”2013年6月,歌曲《嘉祥人》最终完成制作并被上传至网络。很快,这首充满了浓郁地方风情的济宁方言说唱引来广泛关注,点击量突破800万。古老的嘉祥、好玩的济宁方言,在网络的世界里忽然变得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尽管,有的人嘲笑这首歌曲很多用词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他却大声反驳道:“事过境迁,回不去只有的时间,音乐留住非物质遗产不失传,用通俗的唱法带游子们回家,让崇洋媚外开始土的掉渣……”
躲在角落里没人关心的孩子,谁来抚平伤口?
故乡给了张卫太多的眷恋,不过,也给了张卫太多的辛酸。张卫说,小时候,由于比较调皮、学习不好,自己一度被老师认为是不求上进的“坏孩子”,不仅经常被罚站、还要坐在教室的后排,所以在他幼小的心里,他从来感受不到什么叫骄傲,甚至在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时候,会有自卑心理。后来长大了,开始喜欢音乐。谁知,这样的爱好又惹来亲人、朋友的百般非议,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四面八方扑来的全是否定和诋毁。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从来都不敢在别人面前提及自己的音乐梦想———唯一点亮生活希望、给苦闷的生活带来色彩的东西被否定的时候,张卫说,就相当于否定了他的整个世界。
当然,埋藏在张卫心里的还有一个难以磨灭的痛———十几岁时,由于种种原因爸妈分开了。于是,这个本来就内向的不敢在外人面前大声说话的孩子,更是因为“单亲家庭”变得抬不起头来。他说,在和妈妈相依为命的那些日子里,在学校里受了什么委屈,他从不敢和妈妈说,生怕惹得妈妈伤心流泪;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还是不敢和妈妈说,因为妈妈只会更加难过。“一个原本应该在所有长辈呵护下撒娇、任性的孩子,就这样在压抑的坚强中慢慢成长,你说这公平吗?”采访中,回忆起这段往事,原本洋溢在嘴角的微笑渐渐地淡了下去。
张卫说,直到现在,当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黑暗”这个词,还是会想起读书的时候,上着上着课忽然就忍不住地伤心,然后一个人跑到宿舍里偷偷哭泣———童年的很多东西失去了就真的永远失去了,以后永远没机会再补回来。
这首歌“借”给被误解的人发泄
人生就是这样,有多少个坚强的理由,就应该有多少发泄的理由。没有发泄的人生,永远像是在笼中的困兽,关闭的越久,压抑的力量越大。所以,今年年初,张卫用济宁方言创作了一首《济宁坏孩子》,在这首歌里,他尽情地发泄着自己,更发泄着一群人在那些年一起忍受的误解与委屈。“没事喜欢喝点,和你一样调皮捣蛋。东家说我混账,西家说我颠憨。”歌里的坏孩子,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就品质恶劣,而是仅仅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因为调皮而被错误地批判,并且在面对这种批判的时候,这群孩子根本就无可奈何,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在乎他们的感受———“我看见家长打骂孩子嫌他老是闯祸,也看见孩子一个人躲在没人关心哩角落。我看见老师因为分数骂他不配活着,难道成绩不好就活该被你诬蔑人格”。于是,在这种压抑得带着自卑的生活里,这群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只能洒脱地笑笑,然后说一句“我们双肩扛着天,我们脚下踩着地……谁说吊儿郎当,就不能心地善良。”借此聊以安慰。
可是,张卫对“坏孩子”的观察与同情却又不仅仅限于自己的童年。因为,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一个庞大的被误解、被压抑的一个群体———“我看见农民工为了盖楼冻烂哩双手,有人嫌他们太脏把他们拦在大门口。我看见坐台小姐被老板不停灌酒,但月底领的薪水全部给她的爹妈寄走。我看见被人瞧不起的那些流浪歌手,调侃他们哩富二代有种你也为梦想出走……”
张卫说:“人生的路有很多种,有些选择我们能够自己决定,可有些选择却又由不得我们。我相信,在这个社会上,估计不会有人天生就愿意当农民工、当做台小姐、当流浪歌手吧?之所以目前选择了这个职业,大都是生活所迫。所以,他们的心里肯定有更多的压抑、更多的苦闷,无法宣泄更无人倾听。我爱唱歌,也能写歌,所以,我想通过我的歌曲,让自己发泄,但同时更给那些像我一样承受着误解与委屈的人们,一个宣泄的平台,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只想让一家老小在普普通通的日子里,过得安稳和幸福……”
张卫心里始终有个结:那些童年时光的异样冷暖。或许时间会让他学会慢慢放下、慢慢筛漏,学会看透人生的一些世事变化。
新闻推荐
2013年5月5日,“安利纽崔莱动力新干线健康快车”驶进济宁文化广场,再次为济宁市民带来健康服务。记者从安利济宁分公司获悉,今年,纽崔莱动力新干线免费为持有健康测试票的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