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曹俐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人直呼“受不了”,纷纷寻找凉爽的地方,凡是有空调的地方,都被纳入了“蹭凉”名单。4日和5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环境佳、氛围好的书城、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更是吸引众人前来“蹭凉”。与往日相比,书城、图书馆的人流量翻番,既能“蹭凉”,又能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避暑不忘“充电”。
书城蹭凉的较多,暑期迎来人流高峰期
4日上午9点半,记者一走进济宁书城就看到,书城内人头攒动,买书的、看书的占据了书城的各个角落,既有中老年人,也有青少年。他们有的坐在书架旁、通道里,有的直接站着,翻阅书目。其中,也有一些是“打酱油”,他们来这里并不是为了看书,只是因为这边比较凉快。“哇塞,好凉快呀!”刚走进书城的市民王大哥不禁感叹。王大哥说,书城里有空调,一到夏天,他就经常来书城“蹭凉”,“充电”、避暑两不误。“天气太热,在家吹空调又觉得费电”。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放暑假的学生,也来书城“蹭凉”,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汲取新知识,还可以结交新朋友。今年14岁的萱萱告诉记者,白天父母都要上班,自己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在书店里不仅可以乘凉,还能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而且顺便还能结识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随后,记者又来到运河城一家书城,同样,与平时相比,书店里的人流量增加了不少。“我们每天都来这里看书,早上妈妈把我送来,她下班了,再把我接回家。”一位在儿童借阅区看书的小朋友告诉记者。
然而,记者在济宁书城留意到,一些图书上有污渍、水迹,甚至有打钩、画印等现象。“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书城的高峰期,人流量比平时增加,而且基本上都是来这‘蹭凉\’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些人很不自觉,损毁图书,在整理图书时发现,不少书籍存在缺页少页的现象。”济宁书城工作人员张女士表示,大家既然来看书,就要爱惜这些书,“看过的书放回原位,零食袋子自觉带走”。
图书馆避暑又“充电”,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
5日早上7点半,记者来到济宁市图书馆,尽管距离开馆还有半小时,但是已经有四、五十人等候进馆了。为了顺利在自修室里找到一席之地,不少市民一大早就赶来了,还有的市民,为了早起排队,都没来得及吃早饭。“在家太热了,这儿有空调和风扇,既能避暑,又能‘充电\’,一举两得。”“我早上7点就从家出门了,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呢。”王媛一边吃煎饼果子,一边告诉记者,为了能在自修室里找到一个满意的位置复习考研,十几天来,她每天都早早地出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8点开馆后才来,但是来到这后,两个自修室里都坐满了人,所以后来就决定早起,7点多就来这等着。”
8点,一开馆,大家蜂拥而至,健步如飞,一窝蜂地涌入图书馆内。8点10分,三楼的自修室里百余个座位全坐满了前来看书、学习的市民,有些市民由于晚来了一步,只好在走廊里“凑合”着看书。“以为来的够早了,没想到还是没有位置了,我再去五楼看看吧。”转了一圈,没找到座位的小张脸上露出一丝不悦。
记者注意到,除了市民在这看书“避暑”,还有不少复习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种考试的学生,准备明年参加国考的大四学生赵曦告诉记者,放暑假后,她为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本打算在家安心复习的,但是家里太热,没有心情专心复习,所以就和朋友结伴来自修室里复习。“这里有空调,而且氛围也好,复习的效率高。”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温以来,图书馆的人流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来晚了,就没位置了”。
5日上午,图书馆自修室里座无虚席
4日上午,一市民在济宁书城查阅资料
新闻推荐
大牌电商涉足餐饮,“外卖哥”一中午送出30余份订单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这两天,天气仿佛一夜间从“地狱”回到“天堂”,按道理说,气温...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