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实习记者李胜男
35岁的廖海清是一名脑瘫患者,由于双腿先天发育不健全,行动起来十分不便。原本对生活和爱情都已经灰心丧气的她,在30岁那年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史延伟。
网络让他们相识相知
廖海清是广西柳州人,就连她自己也不会想到,行动不便的她会背井离乡,不远万里嫁到济宁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我跟他是在网上认识的,因为我俩有共同的朋友,常在同一个聊天室里聊天,慢慢的就熟识了。”廖海清有些腼腆的说。然而,爱人史延伟,也是一名残疾人,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现在只能靠轮椅进行活动。“我当时就知道他有残疾,我也不健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共鸣吧。”廖海清告诉记者,20多岁的时候,家里也经常会给她安排相亲,每次她都十分不情愿的去了,对方都是非常健康的人,但是由于心理自卑,廖海清身体上的残疾使得她根本无法敞开心扉与对方交流,所以每次都是不欢而散。“对方有愿意和我交往的,但是我知道他们喜欢的并不是我这个人,我这个样子也配不上人家,又何必耽误他们呢。”廖海清无奈的说。
一场婚礼让他们憧憬幸福
直到后来遇到了史延伟,才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爱情。“我俩决定在一起的时候,也挣扎了很久,我们心里很清楚,两个人都行动不便,根本无法照顾好对方,更别说有后代了,想都不敢想。”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改变了他们的想法。2007年的一天,廖海清和史延伟相约在北京见面,一起参加他们共同好友补办的婚礼。他们的这对好友,也是和他们一样的残疾夫妇,却生了一个白白胖胖十分健康的儿子。婚礼现场,看着朋友一家幸福美满的样子,使他们已经干涸的心田重新燃起了希望。“当时我们就想,原来即便是残疾人,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宝贝的,既然别人可以如此幸福,只要我们足够相爱,也是可以的。从那时候起我就决定,要跟他一起嫁过来了。”廖海清说到这里时,满眼都是当时对幸福的憧憬。
宝宝的出生改变了这个家庭
为了对抗家庭的反对,廖海清独自来到了济宁,这一来,就再也没有回去。2008年的一天,他们结婚了。婚后不久,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宝宝———史昆林。
廖海清怀孕的时候,一直积极的进行产前检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孩子出生后看起来也十分健康。“就像上天赐给我们的一个礼物一样,全家都乐疯了,孩子的爷爷没事儿蹲在门口都能乐出声。”史延伟回忆起这些时,还是难掩幸福的表情。但这一切,却都被孩子四个月时的一次体检改变了,“当时孩子体检出来说有脑瘫,这对我们简直就是个晴天霹雳,本来健康的孩子,怎么会也是脑瘫呢,这个孩子就是我们所有的希望,现在我们的希望都破灭了。”史延伟的眼里满是说不出的难过。
不言放弃希望奇迹会发生
现在宝宝史昆林已经三岁半了,依然不能站立行走,而且手脚还会经常痉挛。对一切懵懂的小昆林来说,他并不能明白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现在的他还只懂得天真烂漫的对着母亲微笑。“我现在每天早上都要带他去残疾人康复中心做治疗。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这几年治疗下来,已经花光了我们家所有的积蓄,由于我们俩都行动不便,现在只能让孩子的外公专门到这里来帮忙照顾孩子。”廖海清说。
记者看到,行动不便的廖海清,想抱起孩子往前走动都十分的艰难,如果想同时拿起辅助孩子行动的小车,就更是难上加难。"我平时早上六点半左右就要骑车带孩子去残疾人康复中心上课。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状况好了很多,现在已经可以站立一两分钟,手也变得有劲儿了,能够撑着床自己坐起来。”廖海清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的家庭现在十分的困难,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过,“我现在在外面坐点小生意,就希望能给孩子继续治疗下去,还在家里给他弄了个简单的康复设施,让他在家里也能做一些简单的锻炼。”坚强的史延伟告诉记者。“我相信坚持下去奇迹总是会发生的。”
廖海清在给小昆林喂水
外公在给小昆林做简单的压腿
小昆林在练习把积木放到指定位置
史延伟看着儿子满眼幸福
小昆林做手部练习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招生季”,很多家长为了一纸录取通知书急得“面红耳赤” 一套学区房=优质教育?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又是一年“招生季”,这两天当你走过城区各个小学门口时,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手拿材料,为了一纸录取通知书急得“面...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