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宁 今日泗水 今日汶上 今日嘉祥 今日金乡 今日鱼台 今日微山 今日邹城 今日曲阜 今日梁山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今日济宁 > 正文

无尽雅趣奇石中

来源:济宁晚报 2021-04-12 08: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孙灿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赏石自古是人们的一种雅趣。石头天然的奇特性,展现了古朴自然之美。本期,主讲人韩金涛与崔悦亮走进《文化济宁·百姓讲堂》,以一堂生动的《爱此一拳石——奇石鉴赏漫谈》,与市民共同欣赏奇石的魅力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历史渊源长 石头被赋予精神文化内涵

在我国悠久的赏石历史中,赏石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都蒙上了用石头来拯救人类的神奇色彩。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再到青铜器时代逐渐演进,石器的制造也经过了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进而到定型化、艺术化的过程。先秦时期,贵族阶级开始流行对观赏石的研究,在文献典籍中也有了对观赏石的记载。秦汉时期,石头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汉代以后,出现了不少由石头打磨成的工艺品,例如,武氏祠的汉画像石便是把当地的石灰石打磨,再将人们的历史神话故事和生活画面刻在石灰石上并流传至今。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宋代赏石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许多赏石专著,如杜绍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是11世纪中叶我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长篇小说《石头记》(即《红楼梦》)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与造园实践的生动体现。在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泰山石敢当”,既满足人们内心的安全感与精神寄托,又将石头与文化、生活结合出来。

赏石无门槛图案解读具有个性化色彩

根据人们的文化素养、个人阅历、观石角度不同,可以看到奇石不同的艺术价值,石头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气。“在这块泰山石中,可以发展为一石四看,在泰安淘石的时候,艺术家们将图案理解为泰山石敢当,表现当地的人文情怀;在济宁又可以看到李太白望月的神采,我看到的是将军得胜归来的情景,是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回’的守护边疆思念家乡的家国情怀。后来一位艺术家看到这块石头,说了两个字是‘坐望’,望的场景观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就是奇石的妙处,每个人对图案的解读和理解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色彩,给人不同的空间、想象和内容,让人们去分析,欣赏石头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限,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赏石的境界。”韩金涛说。

一块石头,既要看到它的皮肤外相,也要看到其精神内涵。崔悦亮说:“这块是典型的太湖石,石肤保护得非常好,从石头外观和基本造型的特点上来看,瘦、漏、透。文人雅士通过石头观出对人生的理解,石头的意义,不在石头本身,而在石头以外的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崔悦亮告诉记者,拥有不同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的人,对石头的理解与认识不同。赏石能力是对综合素质与文化积累的考察,关键是看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要真正提高赏石能力,就必须多读书,增加对人文、地理各方面的理解。

藏石进万家去除浮华以本真打动人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提升,许多家庭的陈设收藏由“泰山石敢当”变成了“太湖石”,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氛围,赏石文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谈到藏石的经历,奇石馆馆长韩金涛说:“2013年,我开始接触奇石,淘到几块石头,摆放之后整体环境都颇具艺术感,在翻阅了古代典籍后,越来越被奇石的魅力吸引,寻访奇石馆,石头多了,慕名而来的朋友们也都聚到一起,互相探讨共同品鉴。”从寻访辗转到收藏,韩金涛在“求石之旅”中收获颇丰。“2018年,我在湖北、四川、重庆、宜昌看到了太湖石、花面石等各种天然的石头,经过寻访收集,石种达40余种,从普品到精品,逐渐形成了收藏馆。从喜欢再到广泛收集,最后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收藏馆。”

由把玩到心境,石头是一个媒介,以流动的形式,通过会对人内心的触动,帮助人们减轻浮躁,提升品味。石不能言最可人,去除所有浮华,留下的最本真的石性,也是石头具有文化价值,并被人们喜爱的原因。

新闻推荐

轿车抛锚晚高峰 他推车百米排险情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孔祥阔3月22日下午5时许,正在兖州区九州路西御桥路口执勤的交警五中队辅警龚力,发现路口红绿灯西路段...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无尽雅趣奇石中)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