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争一流 担当实干 奋力谱写新篇章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王婷婷)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水平,近期,济宁经开区在深入开展好民意 “5”来听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开展 “入户大走访、民情大调研”活动,对全区72个村定期逐户走访调研,做到“政策进门、干部进门、作风进门”,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任女士是经开区马集镇扶贫户,家中有两个上学子女和常年吃药的丈夫孙先生。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听完她的讲述了解到她的困难,通过查看孙先生常吃药品种类,得知孙先生患有癫痫疾病,平时定点医院为该区慢性病定点卫生院,因常吃药品种类多,医院不能满足孙先生就医需求。了解到孙先生有更改定点医院的需求,该区工作人员立即与窗口办事人员取得联系进行系统更改定点医院,现场更改纸质版慢性病本,并告诉群众报销比例、使用流程等。“没想到现在政策这么好,在家就能享受政策上门。”任女士笑得灿烂无比,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连连称赞。
“政策进门”,实现政策宣讲“全覆盖”,这只是经开区“入户大走访,民情大调研”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这次活动中,经开区聚焦基础教育、看病就医、医疗保险、生态居住环境、文体生活、养老保险等6大方面热点问题,编印《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民生热点三十问》等宣传材料6万余份,“一户不落、家家进门、户户见面”,逐村逐户走访,耐心开展政策宣讲,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干部进门”,推进干群交流“零距离”。聚焦两镇72个村,明确22个区直部门单位包保责任,逐一明确对接镇、村联络人。组织召开区直分管负责人、联络员参加的全区“入户大走访、民情大调研”专题培训会议,各部门单位分别召开培训会议,明晰走访调研内容,落实走访调研责任。“作风进门”,做到问题整改“即时办”。树牢问题意识,狠抓问题整改,对收集的民情民意做到立行立改,对现场能解决的,当场给予明确答复;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限时解决;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向群众做好解释沟通。截至目前,现场累计解决群众现实问题147条,未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已纳入区党工委重要督导事项,列出问题台账承诺限期解决。
“群众工作无小事,干部工作情况如何,政策落实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开展此次‘入户大走访、民情大调研’活动,就是要摸透全区村情村况,搜集村民在生产生活及村庄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限期销号解决,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为政府更好服务群众、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经开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刘宝成介绍到。为保证走访有实效、问题及时办,该区还确立了严格的问题整改落实周调度、周公示、周通报制度,搭建区级民情民意反馈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收集、解决通道,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共收集问题732条,截至目前已化解659条,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已列出工作计划,纳入区党工委重要督导事项,责任部门问题回访率达到100%,切实推进“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走实走深。
新闻推荐
济宁市出台16条措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再加码济宁制造业发展再加力本报记者宋娜昨日,济宁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支...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