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石 星
11月17日上午,合山市光热小区——全区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的连排新房早已住满了人,楼下商店门前老人们三三两两在下棋、打牌、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嬉闹玩耍。
“这里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随行的房管所廉租办主任梁绍强告诉记者,就在去年,这里还是连片的破旧砖瓦平房,如今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区。
“欢迎到我的新家做客!”记者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70多岁的陈元珍老人高兴地带我们参观了她的新居。50平方米的房子,隔成两房一厅一厨一卫,屋内设备虽简单但摆放有序,小小的阳台上老人种上了花草和小葱大蒜,绿意盎然。
房子不要钱,一个月交44元房租就可以了。陈元珍发自内心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我们矿工终于圆了新房梦。”
她和丈夫徐荣生都已年过70,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工作生活在石村矿。半个多世纪以来,夫妻俩带着5个小孩一直住在40多平方米的砖瓦平房里。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兄弟俩住上铺,3个女儿住下铺。”老人回忆当年的情景满是辛酸地说,最难的是房子破旧,一到下雨天总是漏水,所以经常要修房子。
如今,辛酸已成往事,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5个小孩都已经成家立业,老两口也在新房里安度晚年了。”
住在陈元珍楼上的邱建才原来是里兰六区职工。今年年初,他和父亲各自申请了一套,同时搬进了这个小区。“一个月才花40多元,房子相当于政府送的,我们矿工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他无限感慨。
“这是一期工程,去年底完工,今年初共有1000多户入住。”梁绍强告诉记者,工程实施之前,他们进行了摸底调查工作,共有5000户左右煤矿工人住房条件需要改善。从2010年开始,合山市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集2.8亿元对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分4期完成煤矿棚户区改造34万平方米。
离开小区后,记者走访了不远处正在施工的3期工程。一排排崭新的房子已经建好,正在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矿工们跨越半世纪的住房梦,随着合山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工程的实施,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来宾讯2月26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深入来宾忻城县、合山市,实地了解桂中治旱工程进展等情况。深处大石山区的忻城县城关镇加旦屯的桂中治旱工程奇庚河倒虹吸施工区,是桂中治旱工程...
合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