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坤 本报实习生 莫远妮
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新兴工业城市来宾市——火电、冶炼等传统支柱产业均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双高”产业。
面对现实困境,来宾却取得不俗成绩: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5.24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位居全区首位;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环境明显改善。
来宾如何在“双高”产业基础上实现工业与生态协调发展?市委书记张秀隆说,把优化生态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契机,坚持打好经济和生态“两张牌”。
“循环”“低碳”升级传统产业
“要在糖业、火电以及冶炼等传统支柱产业上注入‘循环\’和‘低碳\’新内涵!”几年前,该市决策者提出,建设糖业循环基地、升级火电和冶炼产业实现低排放。
如今,来宾糖业循环基地已初现雏形,10余家制糖企业均已建成甘蔗-机糖-蔗渣-制浆造纸-废碱液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生物肥-回田种蔗,甘蔗-机糖-桔水-酵母-酵母抽提物循环产业链。
循环经济为糖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仅以来宾市东糖集团为例,3条产业链每年共可增加产值超过10亿元。同时,制糖汽耗减少10%,标煤耗下降1%。
除了糖业循环经济外,该市还在桑蚕、煤电等产业也开展循环经济实验,如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利用煤矸石发电,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实现综合利用。
来宾还加大技改投入,布局“低碳”经济。如今,行走在中钢集团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厂区,只闻机器轰鸣,不见烟气排放。 (下转第三版)
广西工业化环保之路系列报道之七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通过一项行政决定,来宾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项以“学文件、强素质、增效率、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从收集的上千份国家和自治区近年来出台的各种政策文件中,整理精选出309个政策...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