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江
蔗糖,广西的甜蜜事业,牵动着2600多万人的生计或钱袋,自治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
能耗高、成本大、产品结构单一,是至今仍然困扰许多广西中小制糖企业发展的瓶颈。
糖业节能减排,志在必行;调结构,转方式,企业箭在弦上。
科技利剑,是破解难题的法宝。2010年,为提高我区糖业中小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做大做强我区的蔗糖产业,自治区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重大共性技术应用示范,在全区选取10家制糖企业做试点,推广应用7项技术成果。一年多过去后,试点示范企业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示范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距离城市42公里远的来宾市永鑫小平阳糖业有限公司是新建企业,小平阳糖厂有更多的优势上新设备新工艺。从去年开始,该企业做到了生产期间不抽取一瓢地下水,也不对外排放一滴水。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增加的这套深层净水设备完全发挥作用,还可以向厂外的小镇居民供应自来水。”公司经理如此自豪地说。
2010年,纳入项目示范企业的小平阳糖厂,果断采用了项目推荐的5项技术。其中关于糖厂零取水、达标排放技术,企业只引进部分新设备,就能将生产过程中甘蔗携带的水分进行冷却、生化、净化等处理,并进行循环回流供生产系统用水。使用该技术后,各生产车间废水清浊分流并循环利用,处理后的清洁水可满足生产需要,无需抽取外水补充。而终端废水采用生化技术处理后,可达标排放。5项技术综合应用后,小平阳企业在2010-2011年榨季的百吨蔗耗标煤率仅为3.62%,远低于全区糖企平均5.36%的水平,节能减排的效果十分突出。
如果说小平阳糖厂作为新企业在推广项目技术上容易获得预期效果,那么环江远丰糖业有限公司这家老企业应用项目技术后的表现则更具代表性。
远丰公司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7年以前,由于排放不达标,公司屡次被上环保黑名单。2010年,公司采纳了项目中的3项技术,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没有滤汁上浮清净技术,蔗汁在澄清这个环节上,糖分损失较大。运用该技术后,滤汁减少了停留时间,提高了澄清生产效率,还避免了大量杂质反复循环导致糖分损失。再加上喷射式雾化冷凝器系统技术和糖浆上浮技术的应用,企业降低成本不说,一级品糖的生产率更达到了99.84%,比2008年和2009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我们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公司负责人陆总工程师喜形于色。
此外,远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不需要取江河新鲜水,而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更提高到99%,对外排放的达标水趋向于零。(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09年以前,该公司每年要向环保部门交纳90万元的排污费,现在只缴纳3-4万元。
科技成果转化新思路
以项目示范形式在行业中集成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关键共性技术成果,对科技部门来说,是一次有益探索。
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重大共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广西糖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实施。据项目策划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我区糖业在高速发展,整个行业却普遍存在装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自动控制水平低、生产能耗偏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结构单一、糖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
近年来,为了促进广西蔗糖业的技术进步,针对蔗糖企业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科技厅先后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展技术攻关,集成了一批国内先进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通过科研单位、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服务型企业的推广,为推动全区糖业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然而,广西拥有103家制糖企业,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应用这些先进技术成果时,表现出了接受程度不一的状况。
广西糖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黄健泉高级工程师在制糖企业走访多年,他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需求迫切;而另一方面,面对独自上门推销技术产品的人员或科技型服务企业,糖厂要么半信半疑,要么不知所从,造成了成果推广应用难的问题。而同时,在制糖产业链中,仅仅靠某个工段推广某项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综合考虑,应用集成技术,才有突出成效。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企业往往只接受其中部分技术的改造,体现不出应用集成技术成果的优势。
正是从解决这些问题出发,2010年,科技厅以重大科技专项的形式设立了该项目。今年3月,科技厅组织专家陆续对实施项目的10家示范企业进行了项目技术指标查定。查定结果表明:试点示范企业普遍达到了技术认定的目标要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精心构造 重点实施
制糖企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项目,被列为2010年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投入经费达500万元,策划并实施这一项目,科技部门可谓用心良苦。
从2008年开始,科技部门一直在寻找适合广西制糖企业生产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的成熟、适用技术。通过调查摸底,相关部门找出了企业需求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并于2009年对外发布了项目的需求指南。2010年,项目启动后,专家们从众多技术成果里,挑选出其中12项技术。当年11月25日,科技厅专门组织召开项目推广专家论证会,专家们经过论证,认为拟推广的10项技术符合当前制糖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发展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均通过成果鉴定或验收,成熟可靠,具有先进性和推广价值,可作为推广实施的集成技术。
从10项优选的技术中,项目牵头实施单位再挑选了其中7项技术进行推广实施。这7项技术成果分别是:糖厂零取水达标排放技术,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技术,中和汁单层快速沉降器技术,喷射雾化式真空冷凝器技术,滤汁糖浆上浮技术,糖厂澄清、蒸发工段自动控制系统,XG型系列全自动刮刀卸料上悬式离心机。主要解决制糖企业废水污染、生产用水循环利用问题,提高澄清效率,减少硫磺用量,缩短澄清时间,减少糖分损失,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糖分回收率,提高白砂糖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增效。
在试点企业的配合下,项目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即,生产期间零取水,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8%以上;生产安全率98%以上,标准煤耗4.9%以下;电耗每吨蔗30千瓦时以下;每吨蔗硫磺用量0.09%以下;一级以上白砂糖产率达到96%以上。
鉴于项目取得的突出成效,科技厅决定2011年起,将在原来推广7项技术的基础上,在示范企业里再增加3项技术推广,同时,将示范企业扩大到13家,并在水泥行业启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重大共性技术应用示范重大项目。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如果认真地对全区干部职工进行这样一项简单的问题调查:近一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公布的有关政策文件有多少?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工作的主要政策文件内容了解多少?仅就自治区做大做强做...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