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本报通讯员 莫益路
对于公安干警、检察官、法院法官等政法干警,人们有个俗称——大盖帽。这俗称隐含有距离感。
然而,今年3月初,来宾市兴宾区283名大盖帽来到群众身边——分别被派驻到24个乡镇(社区)和259个村挂任乡镇副书记或村副书记、主任助理,人们心中的距离感正在逐渐消失。
“‘一村一干警\’联系工作制度绝不走过场,不仅政法干警要汇报工作,区督导小组也定期督查并就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该区党委书记贾朝强说,政法干警贴身服务群众,用民生警务为基层社会谱写了和谐音符,基层纠纷真正做到了不出村,长期难以解决的群众矛盾得以化解,扶贫帮困队伍又增添了新力量。
3-5月,该区280多名政法干警为群众解决231件纠纷,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贴身服务:啃下民间纠纷“硬骨头”
4月12日,兴宾区石牙乡胆咸屯与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六袍村各10名群众代表站在有纠纷的土地现场,在协议书上按上了手印,握手言和。至此,牵涉两地长达44年的182亩山林纠纷案化干戈为玉帛。
原来,在44年前,因两村之间一块182亩山场的权属问题,胆咸屯与六袍村发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不时发生械斗,林地就这样丢荒了。
今年2月,胆咸屯群众想把182亩荒山中的121亩承包给老板种植经济林,六袍村群众不同意,双方的械斗一触即发。3月初,挂职干警卓泽安等赴任时即立下“军令状”——啃下这块“硬骨头”,拆除这颗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定时炸弹”。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上级支持,做群众工作的同时,两地政府层面开展对接协调。
为做通群众工作,挂职干警先后8次进村入户开展化解工作。刚开始调解时,双方群众口气强硬,寸步不让。于是,他们改变思路,组织双方各派代表和两方乡镇政府及村委干部到现场查看界限,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给双方算经济账。通过一个多月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胆咸屯群众终于让步,六袍村群众的工作很快也做通了。
“为平息这起山林纠纷,此案列入督办案件。然而,由于涉及群众太多,众口难调,督办期间两村村民情绪刚平息,随后纷争又起。直到这次在两地政府联合协调的同时,挂职干警深入群众做工作才最终解决问题。”村民代表江庭省感慨,还是挂职干警贴身服务容易啃下“硬骨头”。
挂职干警经过3个月的贴身服务,共解决类似难啃的民间纠纷“硬骨头”96起。
“民间纠纷异常复杂,仅凭领导督办或一个警种去解决,很难达到目的。”来宾市政法委领导认为,这种涉及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等多警种的政法干警下乡挂职制度,为群众提供了“贴身服务”,则能有效化解群众间难以解决的纠纷,为社会和谐添加砝码。(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及时执法: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4月22日上午,良塘乡龙林村下丹屯有两个村民为林地起纠纷,争执不下。此时正值周末,为了防止事态恶化,挂职干警谭志定迅速赶往事发现场,做好前期处置工作。
原来,纠纷双方当事人互不承认各自所持《林权证》所确定的界线,其中一方强行到争议地挖坑种树,引起另一方当事人的强烈不满。来到纠纷现场后,谭志定首先把双方当事人分开,先后听取双方陈述自己理由。随后带着双方当事人到纠纷地勘察,走访群众,查阅资料。充分掌握情况后,谭志定开始就争议地进行调解,并以不久前邻村因纠纷发生死人事件作为案例,对双方当事人及在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经过两个多小时调解,双方当事人樊某和韦某情绪逐渐平和,在握手言和时说:“我们一时冲动差点大动干戈,幸好挂职干警及时赶到,并提供大家都信服的资料,才避免酿成大祸。”
来自该区政法委的统计显示,3个月来,该区259个村类似的例子100多起,均因挂职干警及时到场执法,才避免了矛盾激化。
“挂职政法干警的专业和速度,使得矛盾能够化解在‘萌芽\’状态。”多次目睹纠纷化解的良塘乡龙林村党支部书记兰庆富感慨地说,如果仅由村委出面调解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这样的感慨源自“一村一干警”的制度设计。该制度除了保证每个村都有专业干警进行纠纷调解外,还确保了信息传递及时,一旦村里发生矛盾纠纷,群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通报挂职干警。
按照制度设计,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即便本村的挂职干警暂时不在村里,隔壁的挂职干警也有义务就近赶到现场处理;如果遇到群体性纠纷,则需由所在乡镇挂职干警协同各村挂职干警,一起前往现场处理纠纷。
4月24日,陶邓街六会村委洪村黄某与陶邓村委新花村黎某互殴受伤后,双方家属各组织30多人赶到医院,由于冲动,场面面临失控。
接报后,陶邓乡挂职干警张裕恩协同当事双方所在村的挂职干警立即赶赴现场。经过思想工作,部分群众情绪稍微缓和。反复劝说后,双方都同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角色转变:政法干警的民生情怀
看着周围年满60岁的孤寡老人纷纷领到五保补助金,兴宾区石牙乡70岁的老人宋少零却高兴不起来,当初上报户口时,他的年龄被报小了12岁,导致至今未能享受补助。4月20日,当老人顺利办理了五保手续时高兴地说:“还以为这辈子领不到补助了,没想到在民警的帮助下实现了心愿。”
老人说的民警是挂职民警蒙克成。
挂职到任的蒙克成得知老人这一情况后,立即调取了宋少零的户籍资料,发现其出生年龄比其弟还小5岁,说明户籍登记的确存在错误。随后,蒙克成先后5次进村走访,均证实宋少零的年龄有误。收齐相关材料后,他将老人的情况向上级反映。4月18日,蒙克成终于帮助这位“年轻”了12岁的老人,更改回实际年龄。随后,蒙克成又协助其办理五保补助金申报手续;6月底,老人即可开始领到五保金。
“政法干警应有民生情怀,在和群众交流中往往能发现困难,并想办法帮其解决。”蒙克成告诉记者,他个人在业务范围内的帮扶已有8起。按照工作制度,他每月至少有4天待在基层,每个月都需要请群众代表面对面交谈,听取诉求,征求意见,做到有惑必解、有难必帮。
“这一制度设计初衷就给干警强化‘民生警务\’职能,让其在角色转变中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该区政法委书记黄瑞标介绍,自活动启动以来,共召开各类恳谈会61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26条,并有效解决疑难涉法涉诉问题和信访积案16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袁琳本报通讯员梁家炬韦荣敏李琪春文/图壮家姑娘在云雾缭绕的茶山采摘新茶;瑶族同胞围着丰收的果园欢歌起舞;京族渔家每逢“哈节”,身着盛装,云集哈亭,弹起独弦琴,跳起竹杠舞……...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