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园园 通讯员 周桂杰)因孙子感冒,覃塘区东龙镇阮寺村村民黄秀英这些天接连往村卫生室跑。“村里有了卫生室,看病方便多了,不用再往圩镇跑了。”抱着刚打完针的孙子,黄大妈对记者说。
“过去,乡村诊所‘黑、矮、脏\’是普遍现象。”东龙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海进告诉记者,“乡村医生大多在自家堂屋开诊所,客人、病人同室接待,卫生条件不规范,坐诊也是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老三件。现在好了,全镇16个村,村村都建了标准化卫生室。”
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东龙镇把村卫生室建设列入民生工程,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村村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2011年以来,该镇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稳步推进全镇16个村级卫生室规范建设工作,为农民群众搭建便利医疗卫生服务平台。
整合资源,功能齐全。该镇把村卫生室建设与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实施。该镇凤凰村有7000多人口,通过资源整合,把卫生室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共同设计建设,成为医疗、文体、娱乐场所。
精心选址,合理布局。该镇根据各村村情,把卫生室选在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的村口、村委、学校周边,方便群众就诊。东龙镇三六村地处边远山区,与来宾市兴宾区交界,群众只能跑到周边的村或镇上就医,既容易延误病情,也给治疗带来极大不便。现在该村在村委旁新建卫生室,医疗服务覆盖到了全村。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该镇按照统一标识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内配设施,诊室、治疗室、保健室、药剂室、消毒室、医生值班室等“五室”分开,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的原则,对16个村卫生室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目前,该镇16个村级卫生室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惠及6万多群众,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新闻推荐
...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