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电 (通讯员/唐佐军 记者/陈坤)11月6日,在上海浦东召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会议上,来宾市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
2011年4月,文化部、财政部在北京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审会议,包括来宾市在内的全国52个城市的政府代表参加了评审会。在两次无记名投票中,来宾市成绩均排在西部省(市、区)组的前列,成功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经过两年的创建,来宾最终通过验收,成为广西惟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对于来宾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部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地处边远贫困地区,面临着基础差、难度大的问题,但面对群众的需求,依然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先后投入约30亿元进行创建工作,并探索了系列长效机制,示范作用明显,是后发展地区“反弹琵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典范。
如今,来宾市所有行政村和3000人以上的自然屯都有高标准的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图书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全市组建了1297支农民篮球队、1012支农民文艺队,一年推出1万多场比赛和文艺演出,200万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先行,城区文化设施也随之跟进。截至目前,来宾市级设施网络从无到有,已经建成大剧院、博物馆、体育馆及创业和规划馆,6个县级“两馆”全部达到三级馆标准,全市70个乡镇(街道)均设置有综合文化站。
建好“硬件”后,来宾市为全市724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展演,开展文化大展演、读书、培训、品牌文化、学习宣传、文化结亲等活动,并通过建章立制将服务常态化。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不仅为来宾为广西赢得了荣誉,也给广大农村凝聚了正能量。有两组数据可以佐证:一组是2010年以来,全市农村文化广场开展农民篮球赛近10万场次,文艺演出3万多场次;一组是近3年来,农村治安案件下降67%,农村三大纠纷案件下降37%。当地农村流传的一首山歌这样称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看戏打球真热闹,闲来图书室里泡;不去赌博不去偷,乡村和谐换新貌。”
反弹“文化琵琶”弹出正能量
■短评
日前,中央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时指出,抓公共文化服务,边远贫困地区基础差、难度大,但群众更加需要。我们的工作可以“反弹琵琶”,从边远贫困地区抓起。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不少经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采取的做法往往是放一放,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好了再做公共文化服务。这种定式思维,对边远贫困地区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
来宾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但自2009年初开始,该市整合各部门资金,从文化设施最薄弱的农村入手,投入巨资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3000人以上自然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全覆盖,探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使用经验。因此赢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金字牌匾。
来宾市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后发展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路子,亦是“反弹琵琶”建文化思路的生动体现,它弹出了正能量,值得借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正芳本报通讯员覃鸿全梁泽义经济发展了,城市“长大”了,景区好玩了,农村变美了……作为广西人口、农业大市的桂平,近几年通过重大项目的突破、旅游产业的攻坚、城市形象的提升、城乡一体化...
来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宾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