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哗……”随着手指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流而出。10月10日傍晚,在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佳田村委甘么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女主人吴荣丽背着1岁多的孩子,哼着歌谣淘米煮饭。“我们终于喝上放心水啦!”她说。
而仅仅在上个月前,每次开水龙头,吴荣丽的心里都添堵,因为流出来的水含杂质,浑浊不堪。
甘么村周边没有地表水,65户300余人生活用水都取自村前大石山下的岩洞。洞口在低洼处,下大雨时山洪直接涌进岩洞,村里排出来的污水也往地下慢慢渗透,与岩水“同流合污”,洞口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清白”。
为此,村里安装水管把水从岩洞口抽取上来后,先是在山坡高处建一个小水塔,用水管把水接进农家。各家各户又建一个可储存两吨水的沉淀池,让水沉淀一段时间后再饮用,隔三差五清洗一次沉淀池污泥。但是治标不治本,大家都不敢直接饮用。这个招数不行,村民又在家自行打井,挖到10余米深,地底下都是石头,只能半途而废。
今年2月,兴宾区申请获得自治区找水打井项目51口。3月,广西地球地理勘察院施工队进驻甘么村,忙活到8月,打出一口深达109米的井,每小时出水量达20吨。
截至10月8日,该区今年51口打井任务已全部完工成井,解决了当地4.1514万名群众的饮水困难。
本报记者 罗 侠 本报通讯员 莫益路
新闻推荐
热点追踪本报记者李新雄互花米草疯狂繁殖威胁红树林生长、南宁市红火蚁咬伤市民、扶桑绵粉蚧“亲吻”过的棉花绝收、薇甘菊缠绕覆盖灌木后导致灌木枯死……造成这些触目惊心现象的罪魁祸首有个共...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