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龙城,烈日炙烤大地,连日来最高气温突破35℃,不少市民纷纷调侃“这条命是空调给的”。
对于生活无着、居无定所的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而言,这样的天气更是一种难言的煎熬,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柳州市流乞人员生活情况如何?相关部门是否做好高温酷暑时期的救助管理工作?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清凉风”吹拂流浪乞讨者
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城中区文惠桥底,这里居住着十多名流浪乞讨人员。大约10时30分,由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组成的救助小分队来到该处巡查慰问。“天气炎热,你们一起去救助站生活吧。那里有吃有喝有空调,想回家的话,我们帮你们买车票。”救助人员一边劝说,一边送上清凉物资—— — 冰镇矿泉水、绿豆粥、方便面、风油精和清凉油等。见他们犹豫不决,救助人员又递上救助站联系卡,“上面有救助热线、地址,什么时候想通了或需要帮助就打电话,我们会派车过来接你们。”随即,记者跟随救助人员来到红光大桥底、滨江西路、广雅大桥底等流浪人员集聚点。在广雅大桥底,一名中年男子正蜷缩在角落,收到救助人员送来的清凉物资连说谢谢。经救助人员与他交流得知,该男子来自来宾市,腿部有旧疾导致行动不便。“你一个人住在这里不安全,先跟我们回救助站,有什么问题我们帮你解决。”救助人员几番劝导后,该男子表示自己想回家,救助人员当即把他接到救助站,替他买好返乡的车票,男子已于当天下午坐火车回来宾。
据了解,“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从7月1日持续至11月1日。期间,柳州市民政部门加强对市区繁华地段、公园、桥底等流浪乞讨人员集聚点的巡查、救助力度,劝导他们进救助站避暑,发放用于防暑降温的水、食品和药品。对街头流浪乞讨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对愿意进站和返乡的人员,当即接到救助站安置,或购买车票护送其返乡。
无偿救助凸显人文关怀
柳州市已连续多年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公益活动,主动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各类救助服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柳州市共救助受助人员2716人,其中未成年人53人。上街主动救助1960人次,劝导流浪乞讨人员1660人次,接受救助360人次,到医院甄别31人次,护送医院救治7人。
市民政局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柳州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主要分为以乞讨方式谋生的职业乞讨者、以流浪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乞讨者等类别,部分人员并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救助工作实行‘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助人自助 ’原则,只要流浪乞讨人员愿意,救助站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对于那些不愿意进站生活的人员,我们则积极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食品、衣被、药物等方式进行托底救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产权益。”广西科技大学社会学副研究员夏辛萍认为,每个城市的建设发展都绕不开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它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水平,也考验着城市的胸怀和市民的道德。“柳州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性化救助,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展现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还需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夏辛萍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同时,市民也应积极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来,让流浪人员真切感受到城市的开放、包容。
日报记者张婷婷实习生冯子维
新闻推荐
12月2日,象州警方火速出击,一举捣毁了藏匿在居民房内的两处赌博窝点,当场抓获包括房主在内的涉赌人员41人,缴获赌资2000多元,赌具筹码150张。据了解,自今年11月以来,每到圩日,石龙镇建设街...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