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忻城讯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平房矗立有序,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一条条干净的排水沟相互交错……这是近日笔者在忻城县大塘镇幸福小区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的喜人一幕。
大塘镇幸福小区项目计划投入2055.58万元、搬迁150户,搬迁对象主要来自当地最边远的木兰村、新村、六安村等。
这是忻城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创新采用了“四个结合”模式,让3000多名贫困群众搬出了深山。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实施扶贫搬迁项目,使镇区人口增加,繁荣商贸经济,推动城镇化建设;二是与房地产开发运作相结合。通过招拍挂获取建设用地,以“开发商建房,群众优惠团购、政府发放购房补贴”模式进行安置;三是与市场建设相结合。通过新镇区路网改造、临街铺面开发,实现与市场相连,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四是与产业开发相结合。通过以临街铺面、工业园区为平台,让搬迁户自主择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全县经济增长,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扶贫搬迁安置目标。
“农村贫困搬迁户购买安置房可享受人均补贴1.2万元,以一户5口人计算,每户能拿到6万元补贴,再加上危房改造指标1.9万元,自己不用掏多少钱就能买到新房。”忻城县扶贫办负责人说,而且他们以前居住的房权、土地权、林权等都不变,既圆了进城梦,又不耽误生产致富。
在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工作中,该县还始终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和基础,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搬迁、城镇化搬迁等新模式,引导不通水、电、路以及自然灾害严重的贫困山区群众向城镇、工业园移民搬迁。截至目前,全县共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5个,涉及搬迁群众1639户11255人。(蓝春青)
新闻推荐
2月27日,由忻城县政府、广西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土司古城浪漫忻城文化旅游风情演出”在忻城举行。大型粤剧《海棠亭》唱段、电视情景喜剧《疯狂E戏代》搞笑小品、当地土司文化主题节目表演等精彩节...
忻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忻城县这个家。